作者简介 程振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教师,曾获“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文字作品奖,红网“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奖获得者,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主流媒体特约评论员。
●“教考分离”并非万能,也要具体分析,否则容易让大学教学失了灵气和创造力,如果因此让大学教师失去教学创新热情,更是得不偿失。
□程振伟
近日,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掀起“教考分离”模式改革热潮。所谓“教考分离”,通俗来讲就是负责教学的教师和负责考试出题的教师不是同一拨人。任课教师除了制定课程大纲和组织日常教学外,不参与所教课程的期末考试相关工作。
“教考分离”,并非新鲜事。昆明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都曾经或正在推行“教考分离”。据媒体报道,昆明理工大学尝试过遴选出大学英语1、高等数学B、大学物理B、无机化学、大学计算机等课程进行跨省、跨校“教考分离”,并由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3所高校承担相应课程的考试命题。一所大学负责教,另一所办学水平更高的大学负责考,尽量减少主观干扰因素,不失为追求教学质量的一种选择。
“教考分离”政策设计的初衷,显然是以尽量追求少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考”,倒逼“教”的规范、有序和质量提升。这些年高校加强学业管理已成共识,之前备受关注的“大学拼命玩”,教学、考试“失之于松”,也是根源之一。可以设想的是,如果大学教师不好好备课、课堂不好好教,到期末考试时会故意出容易题、随意“放水”,以求与学生一起“相安无事”。而“教考分离”则是在管住“教”的同时,给学生“拼命学习以通过铁面无私的考试”的信号,考试少了自由裁量,倒逼出规范教学和使劲学习。
然而,细究下来,“教考分离”并非万能,也要具体分析,否则容易让大学教学失了灵气和创造力,如果因此让大学教师失去教学创新热情,更是得不偿失。
首先,大学培养学生,越来越注重评价特别是综合评价,而不仅仅是考试。“教考分离”注重考试,很难兼顾综合评价,比如专业实践、项目表现,就很难交给不参与过程管理的第三方考核。
其次,大学里一些课程比如公共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知识点固定,较适合标准化考试,但一些人文学科的专业课,授课教师自己的研究心得、经验会占很大比例,很容易被“教考分离”束缚住手脚,让其课堂失去光彩。
再者,“教考分离”容易滋生学生“为考而学”的心理。大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所以现在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如果学生带着“为考而学”的心理暗示,很容易错失个性教师教学的灵魂精髓。
“教考分离”,对少数教学不负责、不注重教学效果的高校教师而言,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大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前者要注意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和强化教书育人使命感,后者要自律积极、珍惜学习机会,共同把课堂打造成教学相长、互相受益的知识殿堂。
对大学而言,“教考分离”固然对提升课堂质量颇有裨益,但也有其局限性,不可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