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面对新文科背景下对传统文科内涵价值和知识建构的完善,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维度、全方位构建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推动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落地。本文系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2021YJSJG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增强崇德修身主体意识,贯彻“德育为先”教育理念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以“立德树人、以舞铸魂”为核心理念,在研究生导师培养中不断增强立德树人与崇德修身主体意识,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舞蹈学位点牢牢抓住课堂和舞台的育人主阵地,将高校思政教育落实到研究生课堂和舞台实践,将思政工作从宏观抽象转化成具体微观的教育实践,贯穿课堂到实践全过程。一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打造党建品牌,有力促进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为立德树人锚定学院的价值方向;二是通过“政治领航”“头雁领军”“作品领衔”“美育领跑”计划,将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生活美德等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坚持育德、育心、育能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培养研究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达到道德内化的目的。逐步形成艺术氛围浓厚、思想积极上进、责任担当自觉、专业学习刻苦、成效作用显著的思政教育新局面。
把握新文科之时代内涵,坚持“育人为本”正向立场
新文科之“新”不仅是新旧的“新”,更是创新的“新”。基于教育形态的发展变化,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以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课程设置为抓手,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是坚持卓越导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践行引领区域舞蹈、音乐剧艺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使命,构建高校、行业、地方协同育人体系。二是积极开展研究生导师进修培训,依托海外云端讲坛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关注时代发展、社会需求、行业前沿。三是引入“智能+”技术、“雨课堂”、中国大学慕课等,依托现有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蜀风蜀韵:舞蹈实践与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四是通过“中意音乐剧文化交流季”“舞蹈影像”“舞言杯”等活动,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多方位实践育人,激发研究生内生动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科学培养人文维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立足成都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舞蹈教育的途径与方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审美底线,依托巴蜀地区丰富的舞蹈生态资源,坚持将弘扬地方舞蹈文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融合。一是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精髓,传承创新巴蜀舞蹈,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践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研究生导师原创作品《走祥云》荣获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提名奖,以四川羌族舞蹈元素为源,走出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生命体验。二是导师带领研究生长期持续性地深入民族地区田野采风,保护当地舞蹈文化遗产,系统性收集和整理舞蹈素材,通过课题立项、编写教材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生通过田野采风孵化课题30余项。三是组织研究生赴凉山州开展文艺演出、美育浸润、推广普通话等活动,支援民族地区建设,使研究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构建和谐共生导学关系,筑牢师生情感基石
和谐的导学关系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罗马国际舞蹈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离不开学位点和谐共生导学关系构建的情感基石。学校鼓励导师加强关注研究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消除研究生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培养其战胜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导师从教学与学术互动入手,在舞蹈实践中给予研究生敢于提问、质疑与批判的空间,用道德情感的温度保持师生同频共振。学校还关注毕业研究生终身成长,定期开展“三年舞载”艺术沙龙,维系师生关系,传递母校情谊,给予研究生持久的人文关怀。学校回归“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大学初心本质,以身作则,实现“成人”与“成才”的统一,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