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20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名单

网友投稿  2021-04-02 08:08:08  互联网


1.徐慧连

这个重担党员不扛谁来扛

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第一党支部书记,徐慧连随浙江省紧急医疗队前往武汉天佑医院开展医疗救援。抵达武汉后,徐慧连担任天佑医院普通病房第四医疗小组组长。2020年2月14日,天佑医院紧急增设3个隔离病区,徐慧连又被调去支援新病区。徐慧连说,这个重担党员不扛谁来扛。

作者:于 佳 《》2020年2月28日第1版

2.崔 巍

与死神“拔河”

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55岁的崔巍在抗击疫情方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17年前,抗击非典时,他就作为救治小组副组长,与兄弟医院的战友们在一线坚持作战了32天,并获得了“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作者:邵焕荣 《》2020年3月18日第1版

3.孙光胜

我是呼吸科医生,更应往前上

1981年出生的孙光胜是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也是浙江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工作15年,孙光胜2020年难得回安徽老家陪父亲过年,但看新闻发现疫情日益严峻,他提前结束休假,跟着医疗队前往武汉。到达武汉,孙光胜和浙江其他医院的同事接管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ICU和普通病区。在孙光胜看来,比起“白衣天使”,自己更像是“白衣战士”,冲在疫情一线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呼吸科医生更应该往前上。

作者:季 颖 《》2020年4月1日第1版

4.陈艳君

我们必须要抢时间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氘代试剂的研发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因为它是生产相关治疗药物的必需品。而国内几乎没有生产氘代试剂的公司,都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我们必须要抢时间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陈艳君博士一有空就扎进企业,和公司的研发团队一起没日没夜地展开批量生产的科技攻关。很快,年产4吨氘代试剂的生产线研发成功并且正式上线了。相比进口试剂价格,能为这些科研机构节省下10万余元。公司年产4吨的生产力,这个量可以说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对产品的需求了。

作者:李 平 《》2020年4月3日第1版

5.陈永平

白了头的“拼命三郎”

60岁的陈永平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应对烈性传染病防控和危重症病人救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17年前非典疫情暴发期间,他就是省、市专家鉴定小组核心成员,频繁地奔走于各地区的感染病房,整整两个多月都没回过家。这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永平再次请缨上阵,勇挑重担,承担医院及温州地区病患的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58天时间几乎天天连轴转,他坦言:“这是一场硬仗,必须争分夺秒。”

作者:邵焕荣 《》2020年4月8日第1版

6.王金良

为学生送作业的“风雨哥”

在常山县辉埠镇东鲁完全小学,有着37年教龄的老教师王金良在“停课不停学”的50余天里风雨无阻,每天徒步30余公里,走遍8个自然村,为班上35个学生送去作业。满头的银发让他在村民中赢得了“风雨哥”的外号。“要是自己中途停下脚步,那35个孩子的学业受影响怎么办?心里过意不去呀。”王金良说,“只要学生需要,我就一直走下去!”

作者:杨海军 占振华 《》2020年4月22日第2版

7.郁欣薇

带着学生将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写过歌,当过主唱,开过音乐会,跳过健美操,做过院报编辑;英语、心理学双专业,会法语和西班牙语……这样一位“斜杠女青年”跻身中职教师队伍,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精彩世界。从教9年来,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郁欣薇带着学生将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在郁欣薇的带领下,学生的万字创业计划书,成为全省唯一入围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中职学生项目。她带着班级学生拍摄短剧《蜕变——未来之星》,开创了以文艺形式进行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工作模式……

作者:徐 叶 王亚达 《》2020年5月8日第2版

8.胡旭东

研究生培养“新昌模式”的探路者

一次去新昌企业考察的经历,让时任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院长的胡旭东对当地企业因多年招不到年轻技术人员,出现技术老化、研发创新能力缺失等问题感触颇深。在胡旭东的推动下,浙理工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55岁的胡旭东从零开始,转型成为扎根地方的科研专家。经过发展,基地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成了全国地方研究院中的“明星”。

作者:石丛珊 《》2020年5月18日第3版

9.孙艳燕 时刻把学生就业放在心上

毕业生求职季“撞上”新冠肺炎疫情,这让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孙艳燕非常揪心。从2020年1月底开始,孙艳燕就没歇下来过。她着手在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孙老师小课堂”,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她还把微信朋友圈里的人事经理资源利用起来,开起“人才小超市”,发布毕业生的求职信息,供人事经理们挑选。她说,只有学生们都能找到好工作,自己心里才会踏实。

作者:李 平 《》2020年5月27日第2版

10.曹秋英

为46名学生写9万字师生故事

在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面对班上46个活泼可爱的学生,班主任曹秋英用文字记录与他们每一个人曾经的点点滴滴。和学生之间的秘密,一起做过的糗事,一起参与的活动,曹秋英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历时十来个月,46个故事,9万多字,终于完稿。征得学生同意后,她把9万多字的文稿,整理成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送给学生。

作者:曹秋英 《》2020年7月10日第4版

11.马自奋

远赴苏里南,传播中华文化的“马老师”

2017年,时任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的马自奋因学校与苏里南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急需汉语教师,受命只身赶赴苏里南。工作两年间,马自奋承担了孔院最艰巨的教学任务,累计课时808个。课堂教学之外,马自奋组建了孔院太极拳队,举办了中国文化体验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孔院学习汉语。马自奋还身担文化使者角色,在华人定居苏里南165周年之际,筹划、组织了一场介绍华人奋斗史的文化展,引起轰动。这场展览被苏里南文化部官员评价为“是苏里南第一个综合性文化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精彩的汉语教学、热心的文化传播,让“马老师”成为孔院响亮的名片。

作者:蒋文婷 石丛珊 《》2020年7月13日第3版

12.柯国柱

当好乡村振兴“拓荒人”

2017年8月,柯国柱从宋诏桥中学调入塘溪镇成人学校担任校长,从此一头扎进乡村。他自掏腰包以市场价将农副产品从农户手里买过来,再通过平台卖出;他组建团队,设计具有地方文化气息的包装盒免费给农户使用;他提出由成校牵头,全力打造具有塘溪元素的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成校以总管家的身份,免费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和农药,组织农技专家指导农民播种……“傻校长”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百姓的管家、企业的朋友、政府的“参谋长”。

作者:田荣华 《》2020年7月17日第2版

13.张雁南

用艺术串联起村小的希望

2016年,张雁南从工作了16年的城区龙泉小学交流轮岗到了织里实验小学。这所乡村小学超过90%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浙江省手风琴协会、湖州市音乐家协会等行业机构的理事成员,张雁南贡献了自己所有的资源。她将舞蹈、声乐等方面的专家请进织里实验小学给学生们上课,并组建了校园剧、合唱、舞蹈、打击乐等一系列艺术社团。正式留任后,她把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也带到了织里,将镇上的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其中,开通了“雁南音乐教学工作坊”微信公众号,每周都会坚持分享微课等教学资源。

作者:陈蓓燕 杨斌英 《》2020年8月31日第1版

14.上官芳红

我是老师也是母亲

从教30多年来,遂昌县石练镇中心小学教师上官芳红扎根乡村,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2020年,遂昌评选星级班主任。一直默默耕耘、不问回报的上官芳红脱颖而出,获评四星级班主任。她说:“班主任工作就像酿酒,时间越久越香浓。回首往昔,每一个用心与孩子们相伴的日子,都像醇香的陈酒,散发着幸福的味道。”

作者:李 平 叶艳景 《》2020年9月2日第1版

15.贾令厨

乘风破浪的幼教姐姐

贾令厨是温州市瓯海区新桥镇三浃村小幼儿园的第一位公办教师。二十载春秋,从班主任、教研组组长、保教主任、副园长再到园长,贾令厨一点点成长起来。2015年,她被安排去协办景山街道新桥中心幼儿园分园,开创了瓯海区跨街道办园的先例。2017年,瓯海区实施“大办教育、学在瓯海”战略,计划建一批公办园。经验丰富的贾令厨又被分配筹建瓯海区第二幼儿园。随后,她还率领团队,创办了瓯海区娄桥第二幼儿园和瓯海区第五幼儿园,展现了3年创办3个园区的“瓯海速度”。有人赞美她为瓯海幼教圈“乘风破浪的姐姐”。

作者:金 澜 《》2020年9月7日第1版

16.陈再鸣 农民不进小康决不还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陈再鸣被聘为景东野生菌资源开发首席专家。初到景东,陈再鸣就立下了技术扶贫的军令状,一头扎进了深山。他带着当地农民建队伍、学技术、找市场,手把手教,从两个示范点拓展到10多个,再到带动100多人。从2016年起,陈再鸣又自筹资金,成立了景东绿宝灵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截至2019年,生态灵芝全产业链通过土地入股、年终分红、劳务雇用等,已有效解决30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劳务增收4025元。陈再鸣说:“将论文写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达小康不还乡。”

作者:邵焕荣 《》2020年9月16日第1版

17.盛萌芽

用爱疗愈“问题学生”

杭州市城西中学是我省唯一一所安置有不良行为或因行为偏差无法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问题学生的专门学校,校长盛萌芽的责任是把这些孩子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他提出“爱与责任”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信心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他是所有学生的“家长”,吃住在校,24小时“待机”,为学生排忧解难。在他的带领下,城西中学共有20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160余名学生光荣参军,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2%。

作者:武怡晗 《》2020年9月16日第2版

18.江 丹

竭尽所能守护这些农村孩子

江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为山里条件实在太差,她就读的小学根本没有年轻教师愿意来,只有一位满头白发的退休教师像亲人一样守着3个年级共13名学生。在他的影响下,2014年,江丹来到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小学任教。作为班主任,江丹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语文任课教师,江丹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处着手,帮助班上的学生逐步提高成绩。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江丹坚定了自己“留在农村小学”的决心,要和白杜小学的所有教师一起竭尽所能,努力帮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区孩子同等的教育。

作者:季 颖 《》2020年9月23日第2版

19.卓高生

他的课“生动有温度,平实有高度”

身为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各种行政事务繁忙是自然的,但卓高生仍然挤出时间参加“院长有约”“院长午餐会”“院长走寝室”等活动,还主动担任学生公益社团、暑期社会实践队指导师等,积极地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在学生们的印象里,卓高生的课堂很有趣,气氛也好,他总能带着大家一同思考,有时还会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他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出了专题化教学、建立学习小组制、设立竞赛教学制等“一化六制”的思政教学改革药方。

作者:陈蓓燕 张丽君 《》2020年10月12日第2版

20.裘益君

给学生当陪考,陪成“学霸阿姨”

浙江万里学院宿管阿姨裘益君为了安慰一名会计资格考试失败的大四学生,和其达成了陪考之约:“不要灰心,阿姨陪你一起考。”裘益君说到做到,初中毕业的她利用空余时间,和学生一起看书、刷题、上网课,并在半年之后成功通过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被学生封为“学霸阿姨”的裘益君说:“我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找理由,找到方法坚持下去,哪怕没有成功也问心无愧。”

作者:朱 朦 陈 泼 《》2020年10月12日第3版

21.孙 敏

扎根海岛8年,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

扎根海岛8个年头,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针对不同学情,结合海岛地理环境,舟山市六横中学孙敏钻研地理学科教学方法,制定了符合海岛乡村学生学情的教案。课堂有成效后,又受命挑起了带领校地理教研组前行的担子,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帮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名单中,孙敏成为我省5名入选教师中的一位。

作者:邵焕荣 《》2020年11月4日第2版

22.蒋应成

拼搏的人生没有不可能

蒋应成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12年,通过笔试、面试,蒋应成幸运地被杭州技师学院选中,从此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为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蒋应成整整准备了5年。1800多个日夜,支撑他走下来的是对技能梦和世赛梦的追求。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后,蒋应成专门从世赛奖金里拿出5万元捐给初中母校的贫困学子。现在,他不仅是喷漆专业的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而且加入了世赛教练团队,还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以另一种崭新的身份继续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战斗。

作者:蒋应成 《》2020年11月20日第2版

23.颜成钢

我最在乎,实验室里培养了多少人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颜成钢创办的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里,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定:导师从不限制自己学生的研究范围,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都会得到支持。在导师的支持,以及外出交流机会等机制的推动下,学生们的进步飞快。2020年,实验室更是创了一项校内新纪录:一年之内,有3名在读研究生获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除了研究生,颜成钢的实验室还设有面向本科生的社团,专门招收本科学生。“哪怕这些学生最后没有来实验室深造,去了别的大学读研或企业深造,也很好。为社会培养人才,何必分彼此。”

作者:程振伟 杨伟婷 《》2020年11月30日第3版

24.姚慧英 帮助听障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2000年,姚慧英从幼师专业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些听力障碍的孩子,于是她放弃了杭州公办幼儿园的工作,来到金华创办聪慧语训部。之后的8年,在她的帮助下,有160多名听障孩子走出无声世界。2010年,姚慧英带着团队来到金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在康复中心,她又是园长,又当教师,同时还是保育员、助听器验配师。统计显示,过去10年里,有500多名听障儿童在特教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成功率超过95%。其中,有470多名儿童顺利地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有13名康复儿童还走进了大学校门。“姚老师”的名字在金华越来越响亮,有需求的家长纷纷慕名而来。

作者:邵焕荣 《》2020年12月16日第2版

25.卞娟娟

无论何时,都要保障幼儿发展的优先权

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卞娟娟怀着对幼儿教育纯粹的爱,从一名普通幼儿教师逐渐成长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并始终以钻研精神、专业智慧推动幼教课程改革。疫情期间,她以经典讲座、课例、游戏驰援荆楚幼教;她主讲的《数学可以很好玩》公益讲座点击量突破10万;她在全市率先制定《“延期不延学”孩子宅家成长指南》,缓解特殊时期家庭的育儿焦虑,深入研究科学的育儿评价。她说:“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障幼儿发展的优先权和发展的持续性!”

作者:朱 煜 《浙江工人日报》2020年3月11日第2版

26.峡口小学留守儿童之家

一群退休教师的14年初心坚守

峡口小学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是衢州最边缘的乡镇小学之一。80岁的王石心是峡口小学免费暑假兴趣班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坚持了14年的教师。2001年,王石心从乡村小学校长的位置上退休后,看见一些留守儿童因疏于管教和关怀成了网瘾少年,有的甚至走上歧路,这让王石心很自责和痛心。2003年,王石心组织10多名退休教师一起和峡口小学留守儿童结对,进行一对一帮扶。2007年,江山市峡口镇留守儿童辅导中心成立,峡口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暑假兴趣班正式开课。此后14年间的暑假,这项善举从没间断过,前后共有25名退休教师留下足迹。

作者:祝旖波 钱洁瑗 浙江新闻客户端2020年7月25日

27.陈福龙

把孩子们的作文当宝贝珍藏

陈福龙是兰溪市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32年里,他收藏了11500余篇学生作文。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纸张已然泛黄,但用红笔批注过的地方依然醒目。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他每学期都会将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收集起来,编为班级刊物,分发给学生交流学习。佳作多的学生的作文,陈福龙还会单独打印、装订成作文集,当作新学期的礼物送给学生。除了收集作文,陈福龙还会将认真修改后的学生作品拿去投稿。至今,已有1000余篇学生作文获奖或刊登。

作者:何贤君 杨一之 《浙江日报》2020年8月26日第4版

28.卢 明

传承中华文脉 践行文化育人

卢明,教龄40年,现任嘉兴市第一中学校长,是嘉兴市教育名家、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特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主持省级课题7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70多篇。在他看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教师要以母亲般的情怀宽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要拥有农民期盼庄稼成熟一样的“守望心”,给学生体悟的机会,期待学生破茧成蝶的一天。

作者:奚奇辉 嘉兴在线2020年8月27日

29.贾龙弟

乡村语文教育的探路人与守望者

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语文教师贾龙弟是浙江省优秀教师暨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对贾龙弟给予高度评价,并寄语:碧波深处有珍奇。教学上,他争做“工匠”型教师,教学深得学生喜爱和专家认可;师德上,他争做“四有”型教师,“做一名用爱浇灌教育之花的农村语文教师”是贾龙弟的追求;科研上,他争做“专家”型教师,有100多篇论文发表于《语文建设》等刊物,专著《语文教学本体论》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语文教育研究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他还是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首批学术专家库成员。

作者:王杭徽 浙江新闻客户端2020年9月24日

30.金龙敏

多想再听听,教室里的“大嗓门”

金龙敏是临海市大田中学高三数学教师。2020年11月10日,金龙敏站在三尺讲台,连着给两个班上了4节数学课,课堂上,风趣幽默的他还开着玩笑。下午参加完高三年级数学组备课会议后,他又赶紧回到办公室备课,没想到却倒在了地上。这个乐观开朗、朴素热心的53岁中学高级教师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秋。他从教32年,送走了5届初中毕业生、7届高中毕业生,任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金龙敏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课堂上总是笑声一片,课后依然激情澎湃,热心而无私的他,是学生眼中的“开心果”。网络上,师生、家长们对这位爱岗敬业好老师的悼念,催人泪下。

作者:金 晨 纪驭亚 陈 耿 《浙江日报》2020年11月17日第4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4-24/xw_2641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