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不公开考试排名”缘何引争议?

网友投稿  2021-04-28 08:08:08  互联网


新闻回顾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对此,家长们议论纷纷,有家长甚至担心会“失控”。

少一些“横向比较”多好

□李 平

长久以来,考试排名及同学之间的竞争,成了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分数”“名次”像高悬头顶的魔咒,学生们身处其中,无一幸免。

“义务教育阶段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的相关规定,此前已多次出台。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但社会上争议不断。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58条,涉及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人格权益、受教育权等措施。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这又一次引来部分家长的争议,他们担心考试不排名,会失去激励作用。

公开考试排名,看似有激励作用,但从上到下的名次,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让学生焦虑陡增。何况考试是经常性的,名次是流动的,考完排名靠后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不必说,排名靠前的,唯恐下一回名次不保,也难言“轻松”。

公开考试排名,也造就了无数焦虑的家长。无论孩子考得多好,总会有一个他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鞭策孩子去超越,不给丝毫喘息之机,久而久之,压得孩子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每个学生的资质禀赋、家庭环境、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有差异很正常。因此,要少一些“横向比较”,多做“纵向比较”,拿学生每一次的成绩跟自己上一次进行对比,才会产生“正向激励”,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情绪,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保护家长知情权

□朱小峰

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本意是为了给孩子的学习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快乐成长。但不公布成绩排名,不等于连成绩也不要了。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家长关心自己孩子的分数,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家长的这一需求,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予以满足,要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科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进度、知识点的掌握等,做到胸中有数。

教师不能仅仅以上级有规定为由,一味地拒绝家长的查分要求。一旦家长对学校不公布分数产生异议,将不利于和谐家校关系的形成,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如何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在“不公布”与“公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家校双方都满意,这是需要学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可以不显示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等,而是采用等第评定的方式或者个性化评语,告知学生其个人在阶段性的成长中和前一个阶段相比,各方面的表现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哪些仍需提高改进的地方,引导他们重点关注自己的发展轨迹,品尝到成长进步的快乐。

另一方面,与其家长一个个来问成绩,不如班主任更主动些。可以给每位家长私底下单独发送信息,告知学生各自的考试成绩、错题等。如此,既做到了“对外不公布分数”,又尊重了家长的知情权,避免了家长的困惑和家校情绪对立。

期盼“淡化分数”尽快达成共识

□付 彪

经历过“唯分数论”的几代人,习惯了依靠分数排名说话。对分数的过度追逐,已衍生出一系列教育问题,恶化了学生的“生存环境”。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较多,与过于注重分数不无关系。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下发文件,要求改革教育评价模式,破除“唯分数论”。淡化分数排名,就是一条具体的措施,其不仅是为了保护学生的人格权益,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过,淡化分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来,“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在一些人看来,分数和名次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是教师的“命根子”,即使有规定,也未必有执行力。二来,短期内也很难消除人们对分数和名次的追逐,毕竟当下的考试依然和学生未来密切关联。

我们期待“淡化分数”尽快达成共识。这有赖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和进步,事实上相关改革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比如不断完善德育评价、改革智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育评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教育评价体系更合理、更科学,“淡化分数”就能在全社会蔚成风尚。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4-24/xw_265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