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小班化教育促进乡村学校的发展

网友投稿  2021-06-16 08:08:08  互联网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冷 莹

随着这些年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乡村学生数呈减少态势,很多乡村学校出现了班额在30人以下,即“自然小班”的状况。《2020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省现有学生数在200人以下的学校529所,共有学生5万多名。这些学校基本分布在我省的山区与海岛,相比于城市学校,这类乡村学校面临着学校、教师与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的发展瓶颈。因此,探索用小班化的理念,促进乡村学校面貌改变,实现乡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从而推进我省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是近年来省教育厅教研室小班化专题教研中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众多乡村学校积极投身其中的实践与探索。

“小班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管理理念、基础设施、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均不同于大班额班级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小班还是大班,其核心理念都是一致的,具有普适性。小班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一种可能性:在小班的情况下,更加具有实现教育目标的可能,即“少一半的学生,多一倍的关爱”“小课堂,大收益”。在学校中,“小班化教育”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缩小班级规模、优化课程与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师生关系、体现以生为本等方面。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少乡村学校把“自然小班”作为发展契机,变被动为主动,挖掘乡村优势资源,建设适合学校的课程,转变小班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小班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乡村学校积极实践,获得不少典型经验与成果,让乡村学校更多地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肯定。

挖掘乡村优势,

建设具有小班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乡村教育中,我们看到乡村学校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同时具有城市学校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国家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持续改进,再比如乡村拥有比城市更广阔的土地,风景秀美、植被丰富、乡土资源丰富。因此,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乡村学校卓有成效的实践路径。比如被当地戏称为“最高学府”的龙游县梧村小学,学校位于山顶,海拔为当地最高。学校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学校努力实现校园学习环境的“四化”:硬件的“现代化”;班级内课桌椅的“动态化”;教室布置的“家园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人性化”。再比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学校以改造设计为契机,把原有的十几间教室改建成10个学习空间,每间空间都有大大的落地窗,成为孩子欣赏乡村美景的“眼睛”,美丽的校园成为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取景地。乡村学校厚植乡土,形成具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开发特色课程,

促进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基于乡村与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乡村学校小班化教育探索中的重要一环。校本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基于乡村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乡村学校调动了乡村丰富的资源,也实现了多学科之间的联动。如地处茶乡的小学以茶文化为基础,采用书本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采茶、品茶等系列课程,使学生体验茶文化的内涵;当地根雕颇有盛名的学校,则打造了根雕主题相关的实践拓展性课程,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靠近橘园的学校通过诵读相关诗歌、计算橘子产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种植文化,了解家乡经济……校本课程根植于地方乡土文化,涵盖历史沿革、经济文化、自然风光、生态环保等领域,促成了学生多元发展,体现了知识、情感、技能等多因素的相互融合。开发校本课程不仅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课程中学到了本领,更增加了学校的美誉度,增强了学校活力,还培养了一批具有课程开发与领导力的乡村教师。

利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更多资源的共享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乡村学校在信息技术设施方面逐渐完善,利用网络进行优质教学成为城乡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在利用互联网课程资源方面,很多区域、乡村学校合作建立云资源平台,围绕学科单元主题发布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进行选择性学习,师生之间借助移动终端答疑解惑。通过网络课程,名师与年轻教师结对,更多先进的理念与优秀的课堂能够与乡村学校分享,不仅打破了城乡地理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现状。在教研活动中,互联网技术更大大地帮助了山区和海岛的教师快捷地参与到区域教研活动中,在乡村教研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的师生通过网络学习享受到更加便捷的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与开发中,教师们不仅有了更加宽阔的视野,还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水平。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营造“家”氛围

乡村小班学校的学生家长资源相对较少,加上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工作,所以营造一个有“家”氛围的小班化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乡村学校中,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良好师生关系氛围的营造,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让学生在学校获得归属感。如班主任把办公桌搬进教室,师生共同布置教室,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在班级墙壁上呈现等。学校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乡村学生提供书法、绘画、舞蹈、乒乓球等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同时搭建展示平台。还有的学校将班级的学习小组延伸到生活中,让这些孩子成为生活中的互助好友,让留守儿童更多感受到群体的温暖,让教育的能量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营造舒适的师生与生生课内外联动的学习环境,还包括建设班级每个学生都感到受欢迎的友好氛围;师生相互尊重,有安全感;师生合作,共同对成长和成功充满期待。比如磐安县双峰乡中心小学多年来坚持探索小班化教学,以学校教育滋养乡村学生,在对学校一届28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如今在不同学校就读的他们,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能力与习惯,得到现所在学校的好评。他们虽然毕业多年依然和六年级时的班主任保持着联系,曾经的师生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形成了剪不断的纽带。这样的情感只有在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中才能逐渐生长出来。

乡村小班化教育的探索,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小班化教育理念的一次本土化实践。在乡村学校里实施小班化的教育理念,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既要正确认识乡村学校的现实状况,又要充分挖掘乡村有利资源,让乡村学校实现从薄弱短板走向特色亮点,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传统单一走向多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现代化的教育在乡村的沃土落地生根。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是未来依然可期。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4-24/xw_2696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