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本报记者 舒玲玲 江 晨 他们追光而来,而后成为光 红岩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网友投稿  2021-06-30 08:08:08  互联网

扫一扫 看视频 《红岩》小说出版掀起全国红岩热 借红色研学之旅,学习红岩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寻访红岩革命纪念馆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屋顶跑马场、轻轨穿民楼,立交桥盘踞、摩天楼林立。作为8D魔幻之城,重庆美得奇幻而特别。尤当华灯初上,“重庆森林”一秒跌落童话的世界,层见叠出、陆离光怪。重庆从来不缺美好,傍山依水、两江环抱是自然的馈赠,歌乐巍峨、红岩不朽是先贤的风骨,莫怪乎游人如织、接踵而至。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栋红色花岗岩建筑静静地矗立在半山腰,这是位于红岩村52号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它像一把火炬恒擎在嘉陵江畔,又如磐石沉稳,无声诉说着那段风雨如晦的战争岁月。80多年前,这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是深扎进国统区心脏处的一把利刃。“红岩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精神地标。”战时局势风谲云诡,那时的进步青年把红岩当作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代号,于他们而言,红岩就象征着中国共产党。

国统区亮起雾都明灯

1939年1月,周恩来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局机关秘密设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负责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的革命工作。

彼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陪都的重庆,不时面临日机轰炸。办事处在市内机房街70号和棉花街30号的驻地接连被毁,不敷使用。

紧急受命另寻新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将目标锁定在距离重庆市区约10里地的大有农场。不久后,紧急修葺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在大有农场正式竣工,门牌号为红岩嘴13号。随办事处秘密移驻红岩的,还有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

“红岩荒谷耳,抗日显光辉。”南方局结庐红岩,使得“红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重庆偏隅,日渐发展为中国革命的新高地,成为当时的雾都明灯,吸引无数进步青年和革命志士追光而来。

头顶有日机肆虐,周围有国民党特务监视,共产党在国统区的革命斗争步履维艰。他们在生活上也几多艰辛,蔬菜自己栽种、数月不见荤腥,喝水要从两公里外的嘉陵江往回挑,一套“公用礼服”所有女同志轮流穿……然而在这般艰难的条件下,南方局的共产党人仍恪守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团结国统区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民主力量,积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复杂艰险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培育了红岩精神。

一张张泛黄的报纸记录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厅中央,一台“荣休”的平板印刷机格外引人注目。在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多少个日日夜夜,它机转轰鸣,泛着墨香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成为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动员全民族抗战的“新华方面军”,将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主张传播得更远、更广。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将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引向破裂的边缘。多次为《新华日报》撰写社论的周恩来,再次奋笔疾书“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向国统区广大民众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临危不乱、临难不苟,南方局共产党人坚守重庆阵地,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猛烈的政治攻势。

抗战胜利后,为了抵制独裁统治、争取和平与民主,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组成的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这场历时43天的重庆谈判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至今为人称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处险不惊,谈判时始终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以“弥天大勇”积极争取中国光明前途,磨砺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红岩精神。

歌乐山唱响丹心向阳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从红岩革命纪念馆驱车20余分钟,便可抵达歌乐山烈士陵园,继续向歌乐山腹地挺进,就到了白公馆、松林坡和渣滓洞。1939年,随着国民党特务机关进驻歌乐山,这里逐渐成为“谈虎色变”的神秘特区。

解放战争后期,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和叛徒出卖,数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等军统重庆集中营,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暴虐酷刑。尽管身陷囹圄,但严刑拷打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威逼利诱锻造了他们的风骨,他们没有消沉,反而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信仰与尊严。

渣滓洞看守所共有16间男牢、2间女牢,最多时关押了300余人,江竹筠、许建业等革命烈士就曾被关押在这里。为了撬开江竹筠的嘴,从这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获取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信息,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了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用竹签钉进她的十指……“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江竹筠视死如归。

出身富贵家庭的刘国鋕被捕后,本有机会获救。他的哥哥多方营救、重金打点,终于让特务头子松口对其网开一面,但放人的条件是要刘国鋕发表脱党声明或签署悔过书。“我死了有党在,等于没有死!我如果出卖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刘国鋕对哥哥郑重摇头,“我做的事是正大光明的,我是不会认错的。”就这样,刘国鋕放弃了最后的生还希望,牺牲时年仅28岁。

仅8个月大就随父母一起被带入监狱,宋振中自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长大,长得面黄肌瘦、头大身子细。尽管监狱生活暗无天日,但他的父母和狱友们却为他争取来在狱中学习的机会,并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担任他的老师。借着年龄优势,宋振中还成为狱中党组织的小小交通员,为狱友们传递消息。

后来,他们的故事被曾经的狱友罗广斌、杨益言写进小说《红岩》,成为家喻户晓的江姐、刘思扬和小萝卜头。王朴、许晓轩、陈然……还有无数的红岩先烈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红岩》,让这本“血写的书”历60载而弥新。

然而就在重庆解放前3天,国民党反动派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200多名革命志士进行了血腥屠杀。两天后在松林坡刑场,又有32位革命志士倒在反动派的枪下。血洗白公馆、火烧渣滓洞、血染松林坡……红岩先烈们用鲜血浸染了这片土地,也进一步凝练和升华了红岩精神。

“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正如红岩魂陈列馆墙上的题字所言,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红岩先烈们不惜把那牢底坐穿,也要搏出一个光明的新世界。

新时代赓续红岩精神

昔日红岩先烈们抛洒热血的地方,已然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他们留下的“狱中八条”和“血泪嘱托”,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最佳教材。

有关数据统计,仅2019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就接待观众1150万人次。今年前来红岩景区各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重庆及周边省市的大中小学还纷纷将思政课堂和研学活动搬到红岩景区。

“亲眼见证这些珍贵的史料,到访当初关押革命先烈们的渣滓洞看守所,才明白如今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有多来之不易。”在红岩魂陈列馆,记者遇到了300多名来自湖北夷陵中学的高一学生,他们将在重庆开展为期3天的研学旅行。

作为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国统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是党从“山沟”来到城市,远离革命队伍大家庭,在国统区的心脏独立领导南方各省斗争的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特殊意义。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不仅保持了“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高贵品格,而且以灵活外交艺术和卓越政治智慧,打破了国民党的外交垄断。

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蕴含着刚柔相济的政治智慧、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品格、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等丰富内涵。“红岩的故事,放到时代的洪流中去看,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马奇柯看来,红岩精神是一种活生生的理念,它不是挂起来凭吊追忆的,而是要提炼成为当代人可以学习借鉴的成长养分。

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红岩革命纪念馆开辟了200余平方米的数字体验厅,依托海量馆藏资源,借助3D影像和VR体验等让参观者“回到过去”,打造沉浸式展览氛围。于是,巨型油画《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动”了起来,《重庆大轰炸》历史影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对平面类文物进行高精度扫描,对实物类文物进行360度环拍,更多的珍贵文物史料被数字化“复刻”。

在浙江各地各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对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红岩精神,也进行了多维度、多形式的学习与宣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支部书记讲党课”的形式向全校师生解读红岩精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邀请越剧《红色浪漫》编剧、长篇纪实文学《红岩魂》作者黄先钢到校给师生讲述“不朽的红岩精神”;绍兴市柯桥区党校讲师团则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开出一堂“不一样的思政课”……

一部红岩历史,就是一部千锤百炼的人格力量锻造史。从红岩先烈们身上汲取的智慧与力量,也必将凝结成更璀璨的灯塔,继续照亮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4-24/xw_2710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