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内,游人在独轮车前驻足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内的自助办理区
寻访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的五大书记铜铸像
□ 李 平 赵佳璐
太行峰峦松柏苍翠,岗南水库碧波荡漾……6月,迎着熹微的晨光,记者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这个太行山里的小村落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下“赶考”的脚步。西柏坡纪念馆成为人们重温赶考精神的地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建党百年之际,来此参观和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1948年5月,毛泽东到达西柏坡。他登高俯瞰整个村庄,用手里的木棍指着山下说道:“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
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党中央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1949年3月,党中央从这里启程,“进京赶考”。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迎面看到的是鲜花簇拥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以及伫立在广场中央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铸像目光如炬,眺望远方。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易守难攻。由于地理条件好、群众基础好,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到此。”讲解员的声音在展厅里回荡。从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到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廉政教育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记者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文物,近距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前院自东而西,一座座土坯房,依次为周恩来旧居、任弼时旧居、毛泽东旧居、军委作战室旧址、刘少奇旧居、董必武旧居等。
位于大院西部前后院之间的一间长方形的简陋土坯房,原本是中央工委的伙房。1949年春天,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即将执政的历史时刻,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毛泽东旧居内,记者被桌上翻开的日历吸引驻足,日历定格在1949年3月23日。这一天,是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的日子,由此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
新时代,新起点,“赶考”的脚步永不停歇。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继续警醒大家。
位于西柏坡镇大山深处的北庄村,是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地。这个仅313人的小山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9人,近年来通过精准扶贫整村脱贫摘帽,现在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柏坡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中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西柏坡的干部群众对此体会更深。
绿水青山里的“富民经”
西柏坡纪念馆里,几张黑白图片记录着历史:
70多年前,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点燃了中国人民“翻身立家”的热望。
上世纪50年代,为了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人从肥沃的河滩地搬迁到贫瘠的高岗旱岭上,人均耕地锐减,产业发展出现瓶颈……
进入新世纪,随着红色旅游升温,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老区群众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过去,党带领老区人民翻了身,如今又带领老区人民发家致富。”出租车司机陈大伯是土生土长的西柏坡人,他激动地说,“那时候,住的都是土坯房,家门口的路连独轮车都过不去。现在乡亲们都住上了小洋楼,石板路通到了家门口,还建了污水处理设施,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西柏坡村,红色元素处处可见:“两个务必”文化广场、岗南水库文化广场,村委会大门口的村史墙记录着这个小山村的红色基因,于光汉、齐一丁、戎冠秀……村南的“平山记忆”一条街,24面英雄墙再现了平山红色历史。
乡风和谐村庄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村民们批发销售纪念品,做景区讲解员,开观光车,更多的则开起了民宿、农家饭店。”陈大伯告诉记者,“家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年收入少说五六万元,多则十几万、几十万元。”
距离西柏坡村不远的梁家沟村,也是一派村民安居乐业、村貌整洁优美的和谐景象。但就在几年前,这个水库移民村还深陷环境脏乱、旅游市场无序竞争的困局。
在村口,有村民告诉记者,2016年,当时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到浙江桐庐参观,学习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做法。回来后,大家决定从最基本的做法学起,党员干部带头打造含独立卫生间的标间式民宿,入住率显著提升。目前梁家沟村已经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现有50多户家庭加入,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合作社,对民宿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打造品牌,提升全村住宿接待水平。
3年前,为提升旅游环境,西柏坡打造“红旅小镇”,吸纳了周边西柏坡、东柏坡、梁家沟、南庄、北庄等多个村庄的村民来此就业,更多家庭由此搭上了致富“快车”。
不仅如此,在西柏坡红色旅游带动下,平山县全域旅游蓬勃发展。该县编制了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建设,红崖谷、黄金寨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投用,西柏坡红色教育、温塘温泉康养、中山古城考古研学等特色旅游板块成型,构建起全域旅游大环线,县域内4A级以上景区达到11家。
曾几何时,“山多地少”本是老区平山县最大的短板,眼下绿水青山已变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新时代的“赶考”路还在继续,脱贫后的平山向着更美好的生活迈进。
革命老区崛起未来之城
历史与未来在燕赵大地交相辉映。告别西柏坡,记者来到雄安新区,探访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白洋淀的荷塘苇海,曾是雁翎队抗击日寇的主战场,小兵张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抗战时期,在芦苇荡的掩护下,英雄人物们打鬼子,烧粮船,让敌人闻风丧胆。
从革命老区迈向未来之城,这片红色土地迎来新生。从高铁白洋淀站走出不久,进入视野的,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据统计,目前在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百项重点工程正加紧施工,18万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斗,新区建设全面提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率先启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根据规划,新区森林覆盖率将从11%提高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50%。2017年11月,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种下第一棵树。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
如今,在“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放眼望去,大片丛林长势喜人。每一棵树上都绑着二维码,只要拿起手机,轻轻一扫,“这棵树来自哪里、何时栽种、体质情况”等信息就一目了然。
在安新县城的一家餐馆里,记者吃到了肉质鲜美的鳑鲏鱼。此外,还有鳡鱼、鳜鱼等供人挑选。有人一边挑一边感慨:“这些鱼很久都没看到了,现在白洋淀水质变好了,它们都回来了。”
《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中指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其中,“千年秀林”是绿色的代表,而蓝色指的是“华北明珠”白洋淀。新区一设立,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和强化环境治理就成了重头戏。而经过整治,效果明显,去年的国家监测数据显示,2月、4月和11月,白洋淀湖心区国考断面水质为Ⅲ类,1—11月定类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为24.2mg/L,同比下降9.02%。
雄安新区还是一座“智慧城市”。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各种创新元素随处可见:人脸识别的无人超市、新石器无人售卖车、阿波龙无人驾驶巴士、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人从中窥见了这座城市未来的模样。
一方热土吸纳八方英才。2019年,就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来到新区的第一批创业者们,“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握住历史机遇,做民族复兴、改革创新的弄潮儿,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时间来到此地的创业者。2017年,他们从深圳来到雄安,为助力雄安高质量发展,推动雄安成为设计之都贡献一己之力。
几经辗转,记者来到了这家藏身于容城县南关村一条小巷中的研究院。
据介绍,就在几天前,来自雄安三县的儿童代表们曾来到这里,了解雄安新区未来规划,开展设计实践营活动,动手体验DIY设计创作,进行破冰游戏互动。秉持“设计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研究院每个月都会举办青少年设计工作营,带给孩子们启迪、引领和激励。
在研究院办公区内,挂有“我与雄安的故事”系列明信片。在雄安为未来奋斗,从不缺少同行者,那一个一个以赶考精神接续奋斗的故事,终将拼就这座未来之城的全貌。
扫一扫 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