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法治教育增添“项目”羽翼

[db:作者]  2021-11-2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青少年在习得法律知识的同时,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用项目化学习创新教学和课程样态的实践,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实践支架。

    所谓的“项目”并不是传统课程结束后的展示、表演、附加实践或例证,而是从问题提出到设计制作,最终到展示成果的完整活动。项目化学习强调设计思维和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研发跨情境的迁移,引导学生将当下的读书与做事(项目)、做人(素养)建立关联,将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学习实践建立关联。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凭借“项目”的羽翼,实现学习时空的外延式发展和学习质量的内涵式突破。

    按照项目化学习所覆盖的知识范围大小、对学校课程的影响力度,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形态分为微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

    开展微项目化学习

    微项目化学习是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15—20分钟时段的探索性项目活动,或者在课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题“善用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书写“民事起诉状”的微型情境模拟类项目,引导学生在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掌握书写民事起诉状的基本要求。微项目化学习将法律知识学习、书写民事起诉状的规范性“训练”与关注学习过程的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跨情境思考、转换,为他们在今后生活中应对突发的民事纠纷“未雨绸缪”。

    再比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调查社区群众对国家安全法的认知情况”的微项目化学习,开展客观的调研分析,了解社区群众对国家安全法的认知情况,辨别他们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态度是否积极,并在此基础之上,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影响和带动身边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此类问题调研类项目化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外投入一定的时间进行材料收集、问题探究与小组合作,需要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不同类型知识间的协调,凸显了教学走向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指向。

    推进学科项目化学习

    学科项目化学习聚焦于超越知识点的概念,强调突破单课时制,在更广泛的空间、历经更持久的时间、与更多元的伙伴展开合作,实现学科概念原理、学科能力技能、学科思维方法之间的深度整合,促进学生在思考、认知和决策时表现出整体灵活性,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例如,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预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经典”项目,可以结合不同学段的法治教育相关要求,常态化推进。具体来说,模拟法庭活动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结合青少年不断扩大的生活领域、日渐形成的社会关系和逐步丰富的实践活动,顶层设计既适合课程体系构建,又利于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活动主题,并结合学情和办学实际有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可以结合“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公民义务”等学习主题,围绕高空坠物、宠物伤人、拒绝服兵役等社会热点,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结合专门设置的“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课程,围绕维护人格权益、保障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家庭、关注职场法治等学习主题,重点模拟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诉讼活动。

    尝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强调,要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求通过学科文化的课程整合,促使学习共同体建立法治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得法治教育全覆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仅涉及学科观念的差异,还涉及各学科关系、资源的协调,是不同学科间素养目标、驱动性问题、持续探究、全程评估的深度整合,对学校和教师更具挑战性。基于此,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结合各学科课程标准、法治教育大纲等要求,展开跨部门跨领域合作,跨越学科的界限,提炼出跨学科的若干关键概念,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的驱动性问题,推动项目的渐次展开。

    例如,作为具有统摄性、共通性的跨学科大概念,树立生态意识,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共同的育人指向。在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中学校可以基于区域实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这一时政热点,围绕“为什么要进行长江保护”“该如何进行长江保护”等驱动性问题,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撰写研学报告等活动形式,从地理、生态伦理、法理等多维度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培育责任担当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分别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思政课程中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推进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1-11-27/xw_2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