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开春儿了,天儿暖和了,孩子们越来越向往户外活动,可有多少老师和家长真正放心让孩子在外面撒了欢儿地疯跑疯玩呢?老师和家长的纠结心理是一样的:既想让孩子们在大好春光里尽情玩耍,身心得到释放,又害怕孩子不会保护自己,受了伤。
天津讯:开春儿了,天儿暖和了,孩子们越来越向往户外活动,可有多少老师和家长真正放心让孩子在外面撒了欢儿地疯跑疯玩呢?老师和家长的纠结心理是一样的:既想让孩子们在大好春光里尽情玩耍,身心得到释放,又害怕孩子不会保护自己,受了伤。于是,在害怕孩子磕着碰着的 约束 下,直到孩子上了高中,各种叮嘱仍不绝于耳。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也一直揪着老师和家长的心。
调查:孩子会不会保护自己?
在一所有两千多名学生的小学,大课间时分,除了德育处的老师要在楼道里巡查,各年级的班主任也要进班查看课间情况,还有老师专门到卫生间监督孩子们上厕所时的纪律。一位值班的德育主任说,卫生间是学校唯一没有安装24小时监控的地方,但小学生上厕所难免会有打闹、推挤的情况出现,所以每天的课间,都会有老师专门去那儿值班监督。
某小学体育主任张老师说,体育课、大课间操、素质拓展课程的锻炼项目等都是学生安全管理的重点,除了准备活动的要求,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强调提醒也让老师时刻绷着神经。跑步摔倒是很平常的事,但很多摔倒的学生,是因为没有系好鞋带;有时学生摔倒了,也没有保护头部的意识,脸直接撞在地上,磕掉了牙。这些细节老师提前都会嘱咐到,家长也可能经常提醒,但孩子们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在某中学的大课间操时间,体育老师细心地叮嘱学生:马上要跑步了,先注意活动脚腕,甩一甩胳膊;跑步的时候,注意跟前面的同学保持距离 跑步过程中,体育老师仍在不停叮嘱学生:不要说笑,手不要插在口袋里,注意摆臂
学生:啰唆话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高一学生小赵说,从小到大,老师天天要说好多各种注意安全的话, 别跑 别挤 靠右走 按顺序排队 大多数时候,我们学生还是注意的,毕竟谁也不想受伤不是?体育老师也特别啰嗦,以为上了中学以后,体育老师会 酷一点 ,没想到还是事无巨细地强调。谁愿意天天被人盯着说啊,所以有的同学就出点怪样儿。
初一学生小轩说,老师强调的好多事儿,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回到家,家长也时不时再说几遍。不过也不能怪老师和家长啰唆,有时候,同学一玩闹起来。还真管不住自己,任性追跑打闹,还真就把注意安全的事儿忘在脑后了。
家长:孩子非得吃亏几次才听劝
六年级学生家长袁女士说,每天家长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学习成绩落后了,还可以想办法补起来。孩子要是受伤了或者弄伤了别的同学,那就不是一般的着急了。家长跟老师一样,也天天叮嘱孩子,可是很多时候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老师说的还管用,起码不敢回嘴。孩子年龄长了,但是家长的话能听进去的越来越少,非得吃亏几次才算记住了家长的话。
初二学生家长张先生说,孩子好动爱锻炼是好事,但经常不想着做准备活动,放假期间我带孩子锻炼了几次,发现只有提醒孩子,才想起来要做准备活动,真不知道在学校的时候,如果没有老师提醒,孩子会不会上来就使蛮劲,太容易受伤了。
老师:努力把安全细节提示变成生活习惯
天津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宋老师表示,不光学生觉得老师每天要叮嘱很多话,事无巨细的,就连老师自己都感觉说得太多了。可时间长了,已经成了习惯,要是哪一天哪件事没有说到,像缺了点什么似的。比如,每天要嘱咐学生 低头看鞋带 ,可就是有孩子记不住,总被鞋带绊着。另外,走路特别是上下楼梯时,手不要插在口袋里,也是班主任每天叮嘱最多的话。另外,体育老师强调的准备活动问题、放学后不放学生到操场活动等,看似啰唆又不近人情的要求,也是基于有学生灵活性差、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的现实情况。
学生紧急避险等方面的安全演练,现在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一遍遍引导孩子们熟悉逃生路线,都是为了能让孩子的在校安全更有保障。学校和老师尽量让安全教育涉及更多环节,也需要家长把老师的提醒延续到家庭里,不要因为孩子的求异心理,受不了孩子的逆反行为而放弃。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当孩子把安全细节提示变成了生活习惯,就不需要大人无时无刻的提醒了。新报记者 贾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