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深度学习的底层逻辑

[db:作者]  2020-01-22 23:11:41  互联网

    我们从来不缺少对课堂的探索。近年来,各种模式,各种概念,各种“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经验层出不穷,但这似乎并不能消解我们的焦虑和迷茫。

    深度学习不是一种课堂模式,它只相对于课堂浅表性学习、虚假性学习、表演性学习而言。在我看来,课堂深度学习应当包容人类迄今对课堂探索的所有优秀经验。

    我一直认为,课堂以学习为核心,改进课堂的基本逻辑就是学生如何学会更好。

    课堂学习的核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程内容,二是人的思想与行为。当我们讨论如何改进课堂时,习惯把与课程内容关联最紧密的要素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比如“提问、评价、作业、环节优化”等,但往往忽视学生在其中的感受和表现。

    而课堂深度学习的推动,必须让教师“看见”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装进自己的身体意象”。一名出色的学科教师,不仅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还有良好的教育学素养。这样的教育学素养首先体现在对课堂上学生的发现,对人的完整成长的理解。

    学生是课堂的第一要素,对学习者人性的洞见,是深度学习实现的底层逻辑。

    学生需要找到在课堂上的存在意义。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是通过制造意义而发生联系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保障每一个学生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权。

    学习是极具个人意义的活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长期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自然感受不到为何学习的真实意义。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和尊严感就会逐渐流逝,直至成为学困生。

    而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学习方式乃至学习伙伴,都能为实现有意义感的学习提供“脚手架”。当我们讨论这些学习要素时,既要看到课程的学科本质,更要看到学生的真实需求。

    课堂学习还是极为社会性的活动。如果理解不到课堂社会性的复杂,理解不到课堂上“鄙视链”的存在,就无法破解课堂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相比,这是更为重要的课堂生态的改良。

    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建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倾听关系。从倾听出发,让每一位学习者都有尊严,让每一位学习者从孤立学习走向互惠学习,从互惠学习走向挑战性学习。这样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协同关系,会让学习者从被动转向能动,会让学习深度发生,这样的意义感会为学科知识赋能。

    让学科知识具有个人意义。课堂不是知识的罐装过程,课堂教学更不该沦为“考什么教什么”的模式。教师要警惕那些学得很认真,看似掌握了知识,但是知识的脱落随时都在发生的伪学优生。

    课堂应该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命处境、已有经验的不断联系和反复作用的过程。在考查一些杰出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让知识穿越生命的精妙串联。

    对于学习者个体来说,课堂深度学习语境中的学科知识将不会只是简单传递和识记,而是一种进化与创生。这样的学科知识将是个人化的、鲜活的、高黏性的,这是课堂深度学习对学生学习意义感的重要促进。

    让课堂学习具有未来意义。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当下课堂教学价值的独特性需要重新发现。在我看来,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深度联系基础之上的课堂深度学习,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可能在于对学生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复杂的理性思辨力、对自然和他人的责任感以及好奇心的培育。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提到:教师应该转到教学生的“4C”上,即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以及创造力。课堂深度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当面对不确定未来时重塑自己的这类能力。

    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师需要超越简单教知识、教作业和完成考试,需要把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人格的培育放在课堂中央。

    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关键是教师。课堂深度学习更像是教师寻求完整教育的心灵游历。对于一位优秀教师而言,自我、学科和学生是深深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的牢固力源于教师对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悦纳、观察与研究。

    如果说课堂的完整意义是什么?那就是育人,育完整的人,它不仅是一门学科的代名词,也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2-05/xw_288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