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临近毕业季,记者在本市几所高校看到,不少废弃自行车没人管理使用,不仅占据了高校停车场,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何“僵尸车”横行校园?
天津讯:临近毕业季,记者在本市几所高校看到,不少废弃自行车没人管理使用,不仅占据了高校停车场,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何“僵尸车”横行校园?记者发现,除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共享单车这一方式出行之外,大学生对于自行车这一自身财产缺乏责任意识,同样暴露了大学生节约意识的欠缺。
食堂门口宿舍楼下都是“僵尸车”密集区
上周,在一所食堂门口的自行车停放处,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摆放得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周围,不少“僵尸车”混迹其中。有些自行车座子上的座皮已经脱落,车把和后座以及车身的大部分骨架生满了锈。有些则是轮胎已经完全坏掉,呈现“缺胳膊少腿”的状态。
而在另一所高校的住宿区,几条百米长的自行车停放区里,“僵尸车”的数量很是可观。“我们都管它叫做‘僵尸车停车场’。”大三男生孙振指给记者看,这里停放的自行车里超过一半的车身上都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显然,这些自行车已经被主人冷落了很久。
“大一时我买了一辆车,后来共享单车开始普及,我就不想骑自己的车了。除了赶时髦,还在于共享单车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骑自己的车还要担心车会不会坏、会不坏被偷,挺麻烦的。”明年毕业的女生巧巧直言道。
学校:学生私人财产我们说了不算
“僵尸车”既占地方又有碍观瞻,学校为何不进行处置?学校后勤人员在采访时道出了难处:毕竟是学生们的私人财产,别看没人来取,只要还上着锁,就不能被当做废品处理掉。
学校保卫处一位老师感慨,出于对校园环境的考虑,他们曾经为散落于校园的“僵尸车”找了一片空地集中起来,并上了锁链,张贴公告,让同学们自行认领。 “三分之二的自行车没人认领。送走了老生,迎来了新生,废弃自行车就又激增了一轮。最后越积越多,这里越来越壮大。”采访中,还有一位后勤老师表示,曾经学校小范围处理过一些“僵尸车”,没想到之后又有同学前来认领。“我们不得不进行了赔偿,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替同学们暂时保管好车子。”
学生:二手车不值钱不如一扔了事
可以说每到毕业季,就是滋生“僵尸车”的时候。在同学们看来:自行车带不走,就面临着如何处理的问题。
“曾经想过把车卖了,可别人说也就值十几块钱,还不够一顿饭的。”去年毕业的李磊不好意思地说,大半年过去了他的车还在学校里。
记者发现,丢弃自行车原因多种多样:比如由于出去实习或者找工作,一段时间放在室外,没有使用,风吹日晒雨淋,自行车老化、生锈、破胎。最后,即使车主回来,也不想用它了;或是主人“移情别恋”,更换了新自行车后,直接把旧自行车丢弃。令记者感慨的是,提到怎么处理二手自行车,不少大学生搬出来的都是“成本核算”理念。“我们自行车一般都是在二手车市场购买的,价格一般在100元左右。100块钱的车,用了几年也就够本儿了,卖废铁也卖不了几个钱,所以就随便停在哪里,丢了最方便!”
对策:建网站设二手交易市场
对于“僵尸车”认领问题,有大学生建议学校可以开通一个自行车招领网站。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设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方便大家交易二手自行车。
采访中,不少学校都表示,将联合学校几个相关职能部门,探讨“坟场”自行车的“流动方案”。一是将这些车辆的管理维护费用纳入预算;二是在学生搬校区、毕业期间,与车主协商捐赠事宜,把这些自行车“免费流转”给低年级学生和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
而对于“僵尸车”长时间废弃,能否归校园处置的问题,正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大纲表示,大学校园物业可通过网站、广播等方式,通知车主前来认领,如在数月或一学期内,车主仍未出现,则自行车可认定为“无主”,物业作为管理方有权进行处理,以避免其占用公共资源,影响他人生活。
链接:毕业一算账发现平时很浪费
除了闲置自行车,每到毕业季,不少大学生还会集中处理自己的各种物品。有些同学会在跳蚤市场上贩卖,有些人则直接扔进了垃圾堆,浪费情况同样严重。在某高校跳蚤市场,大四学生媛媛正在售卖她的衣服。裙子30元、T恤10元、短裤15元……几乎都是一折价格。即使如此,买的人也不多。“实在没人要,我只能扔了。”媛媛有些惋惜,“我很喜欢买衣服,有时一天要取七八个包裹。同类型甚至买了没穿过的衣服不在少数,毕业时才发现是惊人的浪费。”
“对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生活费,对以后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阿德老师分析,不少大学生因为一时新鲜导致冲动消费,不能理性地衡量消费价值与成本,“从入学起,大学生就可以养成记账的习惯,并分析消费构成,以利于有节制、有计划地花钱;在买东西之前,也可以考虑这件东西的使用频率、消费成本是否值得等因素再决定是否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