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讯:近一段时间,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学生的“厕所纸篓扣头事件”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各种媒体对该事件的持续追踪采访,也使得社会对校园欺凌(或霸凌)事件展开热议。到底校园欺凌事件有多普遍地存在,以致让不少成年人都回忆起当年所受的委屈?在中小学,老师们是否能及时注意到学生受到欺侮?孩子为什么在遭受嘲讽、被孤立等事情的时候不愿意向大人们求助?
漫画张驰
讲述:一个持续十几年的心理咨询案例
也许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室里,我们能听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被欺侮的一方最真实的想法。天津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的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跟讲述了一个他感触很深的咨询案例。
小李今年已经30岁了,在他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向12355热线求助了。小李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偏内向、不太擅长言辞的学生。在学校里,因为他这种个性也没有交到什么朋友。同学也常常因为他内向懦弱的性格嘲笑、孤立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好。由于家里父母也是比较严厉的,所以在学校受到任何挫折、委屈,小李从不敢回家跟父母说,始终是一副淡然的样子。到了初二的时候,因为成绩不佳,小李被分流了,不能参加升学考试。而临到初三升学考试前父母才知道真相,自然是引发了一场大风暴。
后来,经过奔波协调,小李终于获得了上高中的机会。可是因为这样的个性特点,高中阶段,乃至最后跌跌撞撞考上大学以后,小李的成绩不但乏善可陈,人际交往也是一塌糊涂,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被人待见”。长期在家里、学校被压抑,小李变得极其不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以至于现在工作了,也是一个“隐形人”,领导推一推,他才动一动。“好在工作是凭老爸的关系找的,否则可能早被辞退了。”小李说。除了工作被动不积极,就连谈恋爱,小李也是能推就推,不管多熟悉的亲戚朋友介绍的,他都想躲起来,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女孩子。
东老师说,小李就是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因为长期被欺负,加上家长的严厉和忽视,小李本该放飞张扬的青春被灰色替代,压抑、不自信,谁看都觉得他没有活力。虽然现在小李也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也可以以积极阳光的言语行动感染被咨询者,可是轮到他本人,还是把自己蜷缩起来。所以说,被校园欺凌事件侵害的学生,其受到的伤害是长期的,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调查:您关注过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吗?
校园欺凌事件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最近相关事件的曝光,让不少人回想起自己上学时遭遇的“委屈事儿”。市民王女士表示,当年上学时很多女同学都被男生扯过头发,课桌、铅笔盒里被放进毛毛虫,还有的同学因为身材矮小或是长得胖点而被人嘲笑,随便给同学起个外号什么的,只要不是太过分,老师也不严厉制止。遇到这些事,如果是性格大大咧咧、朋友比较多的学生,可能过段时间自己就能调整过来,要是赶上某个同学不爱说话,是个“闷葫芦”型的,别人也不知道被欺负的事要压抑多久。
近日记者询问了在市区上学的20多名中小学生。大多数学生认为,说到“校园欺凌”或“校园霸凌”这样的词,感觉挺恐怖的,真正充满暴力的打架斗殴在他们周围几乎看不到,但是个别同学因为口角或打打闹闹的事情还是有的。像有的同学逗急了互相推搡或者对着骂两句,不过很快就被老师和同学劝开了。
在被询问的学生中,认为身边经常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是被同学冷嘲热讽或者孤立。一名初三学生表示,在名气比较大的学校里,同学之间学习竞争激烈,有的同学为了比过别人,就会想出一些馊招儿。一名高二的女生说,性格比较闷的同学往往会受到同学的冷落,要是再不太会跟人聊天,被孤立的事情在学校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学生:受到欺负能忍就忍就怕被人笑话
如果你在学校里受到欺负,会怎么处理?是告诉老师和家长,让他们帮助解决?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采访中,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表示,如果不是特别激化的矛盾,还是选择忍耐下来。假如被家长或老师看出来,也是能不说就不说。
高二学生小钰说,给同学起个外号,笑话别人几句,或是在学习上给竞争对手使点绊子,是最常见的同学之间的矛盾。要是遇上这样的事情,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忍就忍,要是告诉了老师或家长,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有的家长对孩子挺严厉的,孩子要是把自己受欺负的事儿跟家长一说,备不住在家里就先挨一顿数落。要是告诉班主任,也许在别的同学看来,就是没本事,都上高中了,还摆不平这点小事。
小钰告诉记者,她的班里有一个特别“面”的女生,总是被另外几个女生借钱,借钱的同学说是“借”,但几乎就没还过。被借钱的同学不好意思总跟家里要钱,所以中午买的饭总是凑合的,几个跟她关系还行的同学都不敢明着帮她,因为那几个借钱的女孩特别厉害。上个月,老是挨饿的这位同学生了一场大病,被借钱的事儿才被家长知道。让我们惊奇的是,这位同学的家长到学校跟班主任大闹了一场,还把自己的孩子狠狠数落了一顿,数落她“怎么就不知道反抗”。“被欺负了不但得不到同情和支持,还要被同学笑话、被家长指责,谁还愿意说自己的糗事呢?”小钰说。
家长:成绩下降了才问孩子最近心情如何
放学后,很多家长不由自主会问到“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不会去关注孩子今天在学校“心情如何”“过得快乐吗”。
学生家长吴女士说,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先问孩子的学习,好多家长都是这个习惯。要是孩子作业写得磨磨蹭蹭,当家长的可能比知道孩子今天心情不好还要着急。孩子功课越来越紧张,家长很少有意识地去关注、观察孩子每天的情绪变化。只有孩子考试成绩下降了,或者一段时间成绩有起伏,才会想问问孩子最近心情如何。其实这时候问孩子心情变化,家长从心里还是担心影响了学习成绩。
某重点中学高一班主任刘老师说,每次大考之后,是家长找老师询问孩子情况最多的时候。而且多是考试成绩下滑的学生家长,他们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我家孩子最近是不是因为什么事情或者交朋友分神了”“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集中精力专注学习”,而不是跟老师一起查找孩子近一段时间的情绪变化原因,帮助孩子渡过心理难关。
老师:不封闭自己多交朋友
天津一中心理老师张钰表示,在普通中小学,暴力行为在校园内并不多见,“被欺负”的事件大多是被定性为“小打小闹”的行为,容易被“小事化了”。但是对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孩子来说,有时侵犯到尊严的行为对他们的伤害要比拳打脚踢更厉害。所以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有责任对自己的学生予以关注,作为家长也要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去伤害同学,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在一个集体里,保护好自己的方法,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有一起努力的好朋友,不但可以让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更轻松,也能让自己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
学校:出现纠纷最好第一时间解决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德育校长李晓辉认为,端正校风、学风是作为学校管理者最先要做好的事情,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暴力型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如果遇到学生间出现的纠纷,老师和学校也应该在第一时间出面解决,首先应该在第一时间同时约谈纠纷双方的学生和家长,也积极询问目击纠纷的人,做到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同时对双方学生都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因为在处理事件纠纷中,如果学校管理者不能以积极态度应对,最终影响伤害到的还是学生本人。
和平区万全小学德育校长焦茹表示,学校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其实就是在“治未病”。很多家长容易忽略孩子的心情变化,但事实上不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身心特点,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家长也有不同的家庭教育误区。所以学校有责任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帮助家长不断学习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跟学校教育形成互动,这样在解决学生间纠纷矛盾时,都能从孩子成长有利的方向一起努力。家长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教育形式。另外,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培训上,万全小学也是定期开展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等内容,帮助老师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除了家长和老师都要不断学习之外,学校更是倡导营造每个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孩子学会正常与人沟通的方法,学会与人友善相处,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未成年人处理与同龄人之间矛盾的方式有时会比较简单,因此很需要成人的引导。所以,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纠纷时,还是应该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而不是家长以“消费者”的姿态、学校以“管教者”的姿态出现,共同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专家:“欺凌事件”伤害了双方学生
天津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认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对矛盾纠纷双方都有伤害。很多欺负人和被欺负的学生都是成长在备受指责,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家庭中——受到指责谩骂的孩子会到外面找人发泄压抑的情绪,被同龄人欺凌的学生一想到回家还要遭受家长的责备而独吞泪水,都是缘于成长环境的不健康。欺侮别人也好,还是被别人伤害也好,这种负面的心理影响也往往会伴随孩子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是一生。因此建议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特定阶段,尽可能不去诋毁、指责孩子,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有效沟通方式,跟老师一起,多多观察、关心孩子。在沟通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家长和老师还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份心理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压抑很长时间。新报记者贾林娜 编辑周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