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为迎接本市2017年教育考试改革等任务,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方面的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范社团活动,尝试选课以及走班,加强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价。
天津讯:为迎接本市2017年教育考试改革等任务,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方面的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范社团活动,尝试选课以及走班,加强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价。以课程建设为主阵地,完善学生培养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科学发展。
推进课程改革
构建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今年4月,本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制订了《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将学校改革和发展定位在“立德树人”与“提高质量”两大任务上,并把办学理念重新丰富和深化为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以质强校、追求卓越,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多元发展构建成长的平台,培养“富有理想信念、具有公民意识、保有健康身心、拥有科学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的高素养学生,确立了“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办学宗旨;实施理念、管理、文化、队伍、课改、特色六大提升工程。
在实施课程改革中,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假期全员同时培训,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培训,利用每周二的教师专业成长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以及核心素养专项培训,以理念引领教师,主动理解、适应新的考试制度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课程领导力,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研究,推进校本课程的研发开设。在实践中形成了“12345”的工作思路,一个目标: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凸显办学特色以及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两个回归:回归到课程的本源,回归到学生发展的需要。树立三观: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关。建设四课:规范必修课、研究选修课、打造特色课、丰富校本课。提高五种能力:对课程的开发能力、把握能力、转化能力、实施能力和选课指导能力。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科学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构建了“科学精神类、人文素养类、体育与健康类、艺术素养类、外语素养类五大领域课程。开发校本课程90多门,编纂成册的30余门,校本课程针对初中和高中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开设。
尊重学生差异
尝试推行校本课程选课走班
面对新高考,应如何作为,怎样选课、走班、教学、评价,成为困扰高中教育工作者的现实难题,探索高中选课走班的有效策略成为落实高考新方案的必然选择。第四十一中学利用开学初的入学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鼓励学生在学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潜能和未来发展意愿进行课程的选择学习。同时,学校印制了《校本课程课选课手册》,手册中除介绍有关课程的内容、教学计划、考评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外,并附有选课指导等。此外,学校课程管理中心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综合考虑时间安排、科目分布和教室配置等因素,为学生定制出个性化课表,此次学生选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选择,本学期初我们顺利在初一、初二、高一年级开始了37门课程的选课走班。
系统设计学校管理体系
推进信息化选科管理平台建设
开发设计校本课程,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同时,形成分析调研报告,为新高考的选课、编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经验和方法。“选课走班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水平、经济条件、兴趣爱好等进行选课,课程的组织形式、学习进度、学习难度等方面可以有一定的弹性,并可以主动地设计自己的课程。”学校负责人介绍,“从而使压抑的个性向发展的个性方向转变,使教育脱离共性教育而向个性教育前进,这是实施走班选课最为显著也最有利的特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
同时,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现该校学生通过在系统中进行高考选科,通过对学生选科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科目的统计,基于统计,形成统计数据并结合绘图技术进行柱状图、圆饼图等图形的展示,在全区率先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实现在线的高考选科管理,旨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选科志愿,并为新高考走班排课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在使用排课系统进行走班排课时,直接调用选科数据,并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室资源实现排课。
本版撰文张雯婧 叶勇 李博文 编辑周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