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吕梁:培根铸魂 赓续红色血脉

[db:作者]  2021-12-0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山西省吕梁市一二〇师学校学生与著名艺术家乔榛参加《诗意中国 英雄吕梁》大型诗歌朗诵文艺晚会。学校供图 扫码观看报道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领航100·山西篇

    编者按:表里河山,巍巍太行,吕梁所辖区域作为晋绥边区的腹心地带,沟壑梁峁间孕存着民族正气精魂。这里,是英雄的吕梁,红色种子在这里广为播撒,红色血脉在这里赓续不绝。

    “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一位抗日女华侨,她是晋绥边区文武双全、能征善战、令敌寇闻风丧胆的巾帼女英雄,她叫李林……”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来自一二〇师学校的初二学生为参观人员讲解抗日故事,声情并茂的解说使在场的观众全神贯注,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里……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与一二〇师学校以馆为基地,以革命故事为内容,合作创办“小小讲解员”活动,馆校联动,充分挖掘晋绥红色故事,让红色火种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近年来,吕梁努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如何用红色故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如何推动大中小学深挖红色资源,协同创新?如何守护红色大地,在偏远山区办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吕梁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播火种,第二课堂“立”起来

    “同学们,一个政党有了信仰,便会无坚不摧,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个人有了信仰,就会有了奋勇向前的动力和披荆斩棘的勇气……”在“讲述红色故事·感悟初心使命”读书分享会上,一二〇师学校的学生分享了对“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的感悟,学生踊跃交流、讲述了“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战斗”“百团大战破袭歼敌”等故事。学生自豪地说:“在红色学校成长,我们无比骄傲。”

    在吕梁这片红色大地上,有176处红色革命遗址,这里不仅是吕梁精神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开展红色教育实践的宝贵之地。吕梁大力打造立体化“第二课堂”,推动全市大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入心、入脑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1948年3月,毛主席东渡黄河路居地,在革命的重要转折关头,吕梁临县成为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后勤保障基地、解放战争战略指挥的联络基地……”在临县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来自吕梁学院的学子们围着革命老战士,认真聆听老前辈的革命故事,追寻八路军抗战足迹,抢救性记录亲历者口述历史,在参与中亲身感悟,在保护中传承。

    吕梁学院还成立了“万名学子进万村入十万户”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和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等,入乡镇、入农村、入农户,展开阵地式、谈话式、课堂式等多种形式的宣讲,让老百姓近距离听到来自高校学者全方位多角度的讲解,让乡村干部和村民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

    “文化自觉一旦形成之后,能唤醒人的使命感。”临县教育科技局局长陈国民说。他曾任临县高级中学的校长,他在校园内的崖壁上建造了一条长达几百米的“复兴之路”,每一幅壁画都从学生创作的作品筛选雕刻而成。一到傍晚,学生走上台阶,微光下大大小小的石刻画闪耀着光芒。这条“复兴之路”以祖国伟大的历史事件为时间线,并将学生个人成长融入“中国梦”之中。

    筑高地,靠“传”也靠“创”

    “吕梁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革命英烈在这里抛洒热血,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吕梁学院院长殷杰在出席晋绥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仪式时这样讲道,“我们要把文化优势转换为办学优势,把吕梁特色转化为学科特色。”

    吕梁学院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战略工程、铸魂工程,立项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多学科融合学科群,成立了晋绥研究中心、吕梁精神研究中心,设立了“吕梁学院红色讲堂”,不断加强对吕梁精神与吕梁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据吕梁学院思政部教授翟翠玲介绍,吕梁学院在吕梁红色基因挖掘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申报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学院还将《晋绥日报》数字化,推出“思政115”微信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力量建设红色基因传播阵地。

    为跑好思政教育接力赛,吕梁学院主动进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尝试,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通过情景剧、朗诵等活动,带领中小学生一起学党史、强信念。吕梁还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与党史研学融合新路径,通过研学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向纵深发展。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通过“第二课堂”的亲自实践,通过校园环境的长久陶冶,红色种子在吕梁广为播撒,红色血脉赓续不绝。

    山西省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张擎指出:“今年从整体的部署看,围绕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的4个联盟,建立了新工科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新农科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资源和教育教学的融合。”

    亮本色,扎根老区办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红色的?

    一二〇师学校校长冯冬生这样回答:“红色教育,就是跟着党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红色教育,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不搞掐尖教育,不搞精英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在学校成长。”

    一二〇师学校,用的是抗战时期一二〇师部队的番号,由当年一二〇师师长贺龙的夫人薛明为学校亲笔提名,这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底色和办学使命——弘扬吕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冯冬生不仅亲自带学生的政治课,还发动学校党员干部上政治课。他认为,思政课代表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在这个曾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山区深度贫困县兴县,在众多乡村学校逐渐消失时,一二〇师学校因教育扶贫而发展。

    “让偏远的革命山区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的办学使命和初衷。”面对社会、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办学带来的困难,冯冬生说,“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发扬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顶住压力,用我们的爱心、实力,让社会和家长认同。”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讲道,“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太行浩气传千古。在吕梁学院吕梁精神研究中心的墙壁上,悬挂着“对党忠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十六个大字。承载史料的纸张可以泛黄,但吕梁精神不老,它在吕梁的大学生活里,在中小学的校园里,更在吕梁每一个新时代师生的心里。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1-12-09/xw_29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