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师战“疫”进行时当好抗击疫情“答卷人”——厦门大学教师团队科研攻关抗击疫情纪实

[db:作者]  2020-04-22 22:56:26  互联网

    深夜,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楼安静下来了。

    “顺着走廊望过去总是能看到李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时候,我总能想起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创造的科研成果不能是虚的,要实实在在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我们就能站出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杜琛还在实验室不停歇地穿梭着,他全身心投入的背影、桌上厚厚的配液单、密密麻麻的详细实验记录,成为实验室每个学生印象深刻的特写。

    杜琛口中的李老师就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庆阁。

    “我们都是科研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下正是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专业力量作出贡献的时候。你们是未来的栋梁,要有奉献的胸怀,为社会、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打响科研战“疫”前,李庆阁给课题组团队鼓足了士气。

    实验室里“升级打怪”,科研抗疫看我们

    为了抗击疫情,李庆阁正月初三就返回学校开始工作;初四与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员讨论制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援助行动方案;以最快的速度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现场检测一体机,仅需一个小时仪器可自动完成检测并出具报告,有效破解了临床样本储运难、操作烦琐、对人员和环境要求高等问题。

    “李老师在我们学生眼里是榜样和标杆,大家都敬佩地称他为‘工作狂人’‘科研男神’,平时不论我们来得多早、走得多晚,他都会在办公室忙碌着。这次疫情来临,新冠检测研发项目快速开展,李老师更是经常废寝忘食地加班加点、精益求精,带领我们去迎接挑战。” 2019级博士生宋甲宝也是李庆阁课题组的一员,与团队在实验室里“升级打怪”“过关斩将”的日子让他真正读懂了科研人的抗疫精神。

    “武汉的气温断崖式下滑,为了保证通风条件,避免交叉感染,一线医护人员无法在工作、休息区域开启空调取暖。但是他们身着憋闷的防护服,衣服汗潮极易受凉……”看到这一情况,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郑南峰、萨本栋微纳米研究院副教授吴炳辉十分忧心,随即联想到课题组前期的一项研究成果——柔性石墨烯加热膜产品,可以利用该成果制成远红外加热产品,在低温阴天给医护人员送去健康保障。

    温暖守护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马不停蹄的奋战。两位老师充分调动团队的力量,利用课题组研发的石墨烯远红外加热产品,紧急启动产品生产工艺方案调整,与下游制作商合作,下到生产一线加班加点,采取边生产边发货方式,力争在疫情期间持续向湖北武汉抗疫前线输送石墨烯热敷腰带等产品,减少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后顾之忧。

    他们的夜以继日,像一缕光温暖着医护人员的身心。

    “争抢”支援名额,白衣战士逆风而行

    “我是党员,我报名!”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有国才有家,救死扶伤,义不容辞!”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词在厦门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会议室里响起,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师张楠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说:“火线入党既是我多年坚持的结果,也是我的新开始。”

    面对疫情,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在工作群中发布了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一瞬间,百余名医护人员报名“争抢”支援名额。

    他们中有返聘留院的专家骨干,有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医生,有初为人父的青年才俊,也有为赴一线推迟婚期的年轻骨干,甚至还有为了冲在前线将孩子送回老家的单身母亲。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父母、儿女,在病毒弥漫的时刻也会有担心和焦虑。但当他们身披白衣,就会责无旁贷,逆风而行。

    “经过52个日日夜夜的战斗,我们所在医疗队共收治142名危重症患者,其中包括91岁的高龄病人、88岁的老年痴呆患者,以及脑梗后瘫痪在床的患者。收治病人数、治愈出院数、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数在全国17支国家医疗队中都名列第一。令人惊喜的是,我们的年轻队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快速成长,火线入党1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人……”4月6日,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副主任医师,翔安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陈先礼在厦门大学99周年“云校庆”大会上说道。他们通过当好抗击疫情“答卷人”,为母校送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不仅如此,许多留厦医护人员也在为阻止疫情的蔓延付出努力。

    厦门大学医院医生杨晓建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不久,平时转个身都机械得像木头。

    “坐久了就像一座木乃伊难以动弹,只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找块板平躺着休息一会儿。”杨晓建笑言,但他仍坚持参加发热门诊值班。夫妻俩在一个医院上班,只能隔着隔离窗匆匆看上一眼。

    携手坚守,他们用爱与责任为这场战“疫”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云上战“疫”大课堂,提高“知识免疫力”

    疫情当前, 如何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疫情,增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厦门大学的云上战“疫”大课堂随之开启。

    “人类的历史也是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新发传染病流行,都经历了从不认知到认知、再到战胜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主任医师付丽娟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向师生剖析了传染病流行的特点、防控的关键以及预防的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疑是2020年出现的‘黑天鹅’,这场突发疫情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如何克服金融市场的悲观情绪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经济学院教授周颖刚与广大师生探讨着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疫情当前有一些焦虑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引导咨询者先接纳自己这个情绪并与它共处,不急于赶走和改变它,因为这些担心、焦虑、恐惧是具有意义的……”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副教授祝婧媛引导学生科学理性面对突发危机,增强察觉、舒缓情绪并进行认识调节。

    “社会科学定类数据分析及应用——从疫情研究的争议谈起”是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陈福平选定的主题,他从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中的争议问题出发,结合SPSS软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方法,探讨社会科学定类数据的分析及应用,让学生提升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厦门大学的战“疫”公开课——《疫情防控的历史回望与现实思考》专题系列讲座上,17位教师从新发传染病防控、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学科探索等不同角度切入,结合疫情防控的现实情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大家的“知识免疫力”。

    还有一群守护一线的光荣医者,他们也是心系学生的临床教师。

    “春节前,我已参加厦门的定点救治工作;2月9日到达武汉后,第二天晚上便投入病区救治工作,参加院内疑难病症讨论,参与常规诊疗工作……”“需要憋尿6个小时以上,脸上有一道道勒痕……”身处武汉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孝斌在《护理健康促进》课程线上教学过程中,给网络另一端这些即将从事护理工作的医学生分享着一线的战“疫”故事。学生们纷纷留言,为见证老师一线战斗的工作场景而感动并充满敬意。

    “我们是医生,也是老师,这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张孝斌说。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2-07/xw_317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