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市有16项科技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为近年来本市最好水平。近年来,本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成果数量稳步上升,从2009年的11项提高到目前的16项,这些成果涉及化学、电气工程、水利水电、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反映出本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这16项获奖成果中,其中10项由高校牵头或参与。这些成果表明,高校已成为本市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南开大学领衔完成的 几类无机材料的氢、锂、镁储存与电池性能研究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成果为新型氢、锂、镁电池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天津大学共有6项成果获奖,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由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 柔性在线自动测量方法、技术及应用 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很好地解决了柔性在线测量灵活性、测量精度、测量效率三者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高性能柔性在线测量应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领衔完成的 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与研发的 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方案构建与应用 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天津工业大学参与的科研项目 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也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记者张璐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