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们都经历了一个无比漫长的寒假。在家休假的这些天里,我常常会想,如果李吉林老师还健在的话,她该怎么熬过这个假期啊?
熟悉李吉林老师的人都知道,一直以来她都以工作为乐,一年到头几乎从不舍得休假。每到临近放假那几天,总是她最容易焦虑的时候。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几个小年轻便会像讨“小孩子”欢心一般对李老师说:“李老师,您别担心,我们几个都排好加班表啦!”李老师听了,便真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起来。是的,这便是我心中永远也长不大的儿童——李吉林老师。
直到今天,只要想起李老师,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就仿佛她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直都还在我们身边一样。对我而言,李老师从来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儿童教育家,而是一位真心关爱我们成长、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至亲长者。
前几日,我一个人来到情境教育研究所,还像以往那样,首先到李老师的办公室看一看,总觉得李老师似乎还在,总觉得她还会趁着假期在办公室里静静地写着书稿。可是这一次,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玻璃门看过去,书橱、办公桌都是老样子,但李老师一直坐在上面办公的藤椅空了,李老师不在了……
以往,像这样的假期,李老师肯定是不舍得休息的。偶尔,她还会需要我们来帮帮忙。她一般在早上8点左右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们当天有没有别的安排,家里能否走得开。如果可以,她才会直言让我们来加班。曾经与李老师一起加班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该是多么幸福啊。李老师通常会给我们准备一份早点,因为她担心我们起晚了顾不上吃早饭。早点吃完,李老师开始布置工作,较多的时候是让我们将她手写的稿子输入电脑。李老师的字体个性鲜明、遒劲有力,有时还会有一些调整和修改。也许是担心有些改动大的地方我们看不懂,她通常会先读一遍她写的内容;打印出来的稿子,她肯定还要继续斟酌和修改。
不管写什么,大至专著、论文,小到一则短信,李老师都会对每一个字词、标点反复推敲,甚至多次修改,最后还会让我们再读一遍,直到确定没有问题了才最终定稿。李老师的认真简直到了苛刻的程度,起初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后来才慢慢悟到:这不正是李老师严谨、慎重的治学品质吗?事实上,在李老师身边工作的这些年,这种治学精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地渗透给我们,让我们受益终身。
忙完一部分工作,李老师通常会走出办公室,来到阳台上伺弄她的那些花草。这个时候,李老师也会叫上我们,一边陪她赏赏花草,一边给我们讲述她与这些花草曾经的故事。
阳光下,那株银杏在春寒料峭的早春竟然吐出新绿。想当年,它还只是李老师从花圃里捡来的一根被遗弃的细枝,没想没几年的时间,竟长成一棵像模像样的小树了。如今,李老师不在了,银杏却依然认真、努力地生长着,这又何尝不是对李老师的一种回报呢?
在这样的日子里,看着熟悉的场景,眼前不禁浮现出那些与李老师共同工作的一幕幕。那些日子,如今已经成为珍贵的回忆,也将是我永远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