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如何填报高考志愿问题,记者采访了市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专家建议,考生填报志愿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考生要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和专业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统一安排。知己知彼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基础,志愿不要偏高,偏高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也不要偏低,偏低影响将来发展与成才。
二、拉开梯度原则。考生在同一批次内选报院校志愿时,相邻两个顺序志愿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异”。即第一志愿院校选定后,考生在第二志愿栏内选报的院校一般应是连续几年内生源不是很充足的院校,这种差异不是指两所院校录取线的高低不同或两所院校知名度的差异,而应该是两所招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存在的“差异”。填报志愿拉开梯度有助于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考生如果按照这种差异选报志愿,第二院校志愿发挥作用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三、留有余地原则。填报志愿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在慎重填报第一志愿的前提下,填报第二志愿时不要集中于同一层次,应注意拉开档次。同时,做到有进有退,退是为了进,在专业上退是为了院校上的进,在院校上的退是为了专业上的进,要充分留有余地,以争取更多录取机会。
四、突出重点原则。今年本市普通高校录取工作分为六个批次、九个阶段进行,一个完整的志愿方案可能要涉及二十余所院校和几十个专业,要想每个志愿都能够发挥作用,提高志愿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众多的招生院校和厚厚的招生章程,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特别是自己在中学基本位置的情况),根据本人情况有重点地选读有关招生录取批次资料,设计与自己志向相一致又与自己估算的高考成绩相匹配的志愿方案。
五、志向决定志愿原则。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状况等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爱好,测定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是适合学习基础理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适合学习应用科学,将来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等。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最后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选报志愿是一个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考生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的志愿要符合自己的志趣,这样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