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校教师利用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上门指导。文良就是我班需要上门指导的一个孩子,他吐字不清、多动,并且有自闭倾向,只要有人靠近就会大声尖叫。我曾无数次尝试与他沟通,都以失败收场。
第一次去文良家,他躲在奶奶身后,紧紧地拽着奶奶的衣角,无论我多么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他都是瞪着一双大眼睛,紧张地摇头。在我尝试与他接近时,他突然拿起身边的凳子向我砸来,让我措手不及。孩子这样排斥我,我的送教会有效果吗?今后的送教活动又将如何继续……
回来后,我认真分析文良的情况,重新制订了送教计划。一周后再次走进文良家,我没有急着与文良交流,而是与文良奶奶聊起了家常,了解文良生活的点点滴滴。文良看我没有“胁迫”他与我交流,放松了警惕,悄悄地坐到奶奶身边。他开始只是低着头听,后来看我们聊得开心,有时也跟奶奶说几句话。
此刻正是拉近感情的时机,我轻轻拉起文良的手说:“你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文良依然抗拒与我接触,想把手抽出,但听到我的夸奖,小手只在我的手心动了几下。
孩子接纳我了,于是我尝试与文良交流。“你最喜欢谁?”“奶——奶。”好半天,文良的嘴里才挤出两个字。“你喜欢吃什么?”文良低头不语,不再理我。我想这个男孩的心底一定有个秘密花园,只是院门紧紧地锁着。希望自己能快点找到“开锁”的契机。
当我再次走进文良家时,他快速地从屋里跑出来,指着纸说:“画。”没想到文良竟主动与我交流,我高兴地说:“文良,画得真棒,你能说说画的是什么吗?”文良听了我的表扬,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说:“狗、树、奶——奶、我。”一幅画,打开了文良的话匣子。
“那你能教老师画吗?”我乘胜追击。
“嗯。”
“老师跟你学画画,你跟老师认词语,可以吗?”没想到,文良痛快地点点头,拿起笔在本子上认真地画起来。
“你画的是什么?”
“羊!”文良自豪地回答。
“哦,画得真好。”我一边说话一边快速地在纸上写下“小羊”这个词语。“这两个字读‘xiǎo yáng’,我们一起读好不好?”
“小——小——”文良“小”了半天,也没把“羊”字读出来。文良看了看我,生气地摇头,不再理我。看着他红红的小脸,我意识到对发音有困难的孩子不能急于求成,于是重新调整策略:“老师太心急了,我们先认一个字可以吗?”“嗯。”文良再次点点头。
“羊——羊——”虽然文良的发音不是很标准,但已然有了很大进步,这让我激动不已。
“羊!”文良看到奶奶,指着识字卡大声读给奶奶听。
“读得真好,你学会了教奶奶。”“嗯。”小家伙一蹦一跳地说着。
就这样,文良画什么我教什么,他有了一点点进步。虽然文良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我有信心能帮助他。
每个默默无闻的孩子都是一朵待放的花朵,只是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教育是守望成长的过程,孩子,我愿意等你……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朐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