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家影像茅以升:务实的工程教育家

[db:作者]  2020-06-03 09:33:30  互联网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北洋大学校长、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著作有《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时遇到一桩难题:工科只有一个机械工程系且主任一职悬而未决。于是,学生致信校长郭秉文推荐了一位专家:“实吾国罕有之工业人才,大足改进工科,增光吾校。”这位专家不仅得到学生肯定,而且得到校长和中层领导的肯定,顺利地被聘为学校首届工科主任。这位主任就是有“桥梁之父”美誉的茅以升。

    茅以升于1917年取得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并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之后,他在卡耐基梅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并归国任教。他曾5次出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还在东南大学、北洋大学等多所中国高校任教和主持校务,以务实的态度、专业的能力致力于教书育人和教育改革。

    茅以升学贯中西,他不仅接受过传统私塾教育,而且接受了国外科学的工程教育。优良的求学经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茅以升对国内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的弊端看得非常透彻。在茅以升看来,当时的工程教育与现实脱离,不适合中国国情。具体来说:一是理论与实际脱节;二是通才与专才脱节;三是科学与生产脱节;四是学生的入学要求重“质”不重“量”;五是学生毕业的条件是一切分数及格,而这分数大多指理论课程。在分析中国教育实际之后,茅以升对国外教育经验“参合国情,酌量采用”,并将其视为“教育家之专责”。

    在茅以升看来,大学教育应该“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指导社会事业为宗旨”。大学的使命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而在大学开展工程教育,其宗旨应当是:“造就工业专门人才,研究中国工业之方法与原理。” 因此茅以升认为,工程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能直接服务社会的专门人才,“工程教育之最大目的,在培植工程上之有为人才”。他还对这类人才的必备关键能力和素养进行了总结,包括:善于思想;善用文字;善于辞说;明于知之;明白环境;科学知识,知其所来,及运用方法;富于经济思想;品德纯洁,深具服务之精神。虽然茅以升对专才教育要求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通才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茅以升确定了“通而专,专而通”的教育方针。他在学校实施主辅修制,全面综合工程、科学、人文、经济教育。因为他想要培养的不是只懂专业的人才,而是以通才为基础的专才。因此,他提出了“先习而后学”的观点,即从“感性知识”到“理论知识”,然后再回到感性知识,循环发展。只要打破了传统观念,学与习便会自然地结合起来,成为“学习结合”的通才教育。他还撰文:“学文科的要学理,学理科的要学文。大家都可以学点音乐、美术之类。”故而,茅以升以“各生皆所受之教育应以知识广阔、学力充实为原则,分科不可太细”和“课程内之学科、技术、经济及人文等部分,各占若干时间”为课程原则,进行课程规划,对学生实行全面培养。

    在教学方法方面,茅以升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力倡导并实行启发式教学,创造了“以考先生来考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教学相长”思想的继承。茅以升始终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只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和解答疑问。而许多教师采用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此,茅以升在执教期间不断尝试研究和改革,不断探索以“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为特色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培养方面,茅以升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为了使学生树立科研服务使命,具备公民素质与协同合作的意识,茅以升鼓励学生的自治活动。校舍的整洁、膳食的料理、体育的设备、学术的研讨等,都让学生自己办理和参与。他还通过倡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心任事的服务意识与品质。其实,茅以升自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德育。他早年立“教育救国”“工程救国”之志,在美国学业有成之后,毅然舍弃优厚的待遇回国效力,不仅表现出一位教育家的风范,而且展现出一位中国人的气节。

    值得一提的是,茅以升一生撰写过200多篇科技论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文笔生动,他的文学水平在工程技术专家中十分罕见。而他丰富的教育经验、务实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今人来说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系北京敬德书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2-13/xw_363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