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追星吧?不追星,可能是领域或视域上的问题:没有找到热衷的领域,或没有在热衷的领域中看见热爱的榜样。
我追星,从小就追星。我追的第一个“明星”是我的父亲,这是许多男孩的共同经历。
既然追星,那么追哪一颗星就显得很重要了。然而,你会选择吗?
我庆幸,一开始就喜欢华应龙老师。其实,这并不奇怪,华应龙老师很早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心中的偶像了。他的课堂、报告、文章,被许多教师称为“三绝”。
那时候,华应龙老师还是别人家的师傅。
一开始,我向偶像学习的方式是模仿。
模仿他的课堂,将他的教学设计直接拿来,到自己的课堂上演绎。
模仿他的语言,将他的教学评价语言整理出来,反复看,大声读。
模仿他的“化错”,在自己的课堂里,在教学的日常中,引导学生分析差错,思考差错,从差错中学习。
甚至模仿他的笑声,可是往往东施效颦,模仿出来的笑有时是“真好笑”。
也想模仿他的文章,后来发现,还是算了吧!
特别折服的是华应龙老师课堂的创造力,我想学,可是学不来。华应龙老师仿佛知道追随者的困境,特意做了一个《我怎么没想到》的学术报告,他诚心地把自己课堂创造的前前后后、前因后果、前思后想都毫无保留地告诉所有人。
追星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可以靠近那颗星。走近师傅才明白,师傅有大格局、大境界、大胸怀、大智慧。走进“化错”才认识到,这是一座富矿。“好一则博”,“化错”不只是方法,还是思想、情怀和爱。“化错”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正向思考。“化错”更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实现自己。
来到师傅身边,最幸福的是在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课的创造。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师傅推荐我用“长征”为题材开发一节综合实践课。这堂课的创造是比较成功的,在课题定下来之后,师傅不断给我推荐素材。“培芳,研发这一节课很有意义”“做功课的功夫要深”“创课像酿酒,时间很重要”……从师傅发来的这些信息中,我感受到他对长征深厚的感情,也感受到他对国家、对民族、对教育的情怀。
2017年3月,《数说长征》在第二届“华应龙和化错教育”研讨会上展示,获得广泛的认可。本课的成功离不开师傅的指点,其中一个细节至今难忘。记得当时课备完后,我将课件发给师傅,在给我的众多意见中,有一个意见让我印象深刻。师傅指出第一张写着课题的幻灯片,当时动画的效果是“从右往左擦除”。师傅说不行,这样出来的四个字的顺序变成“征长说数”了。细节决定成败,我自认为对课堂教学已经很认真了,没想到师傅更认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活或可以不拘小节,专业却不可不重视细节。
跟随师傅多年,最开心和荣幸的是听到这样的评价:培芳,这节课有你师傅的影子。细思量,极欣慰。猛然发现,不知不觉间,一直被引领,一直受陶冶,不断在接近,努力去成为。
追星,不就是为了这样吗?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厦门市华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