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角略白,身材瘦削,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立德树人奖 的16位获奖者中,他是唯一的讲师。
教了十几年流体力学后,他决定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写一本书,亲自手绘200多幅插图,排版、设计封面,不仅重印6次仍供不应求,还引得两大国际知名出版社竞相出版。新书售罄,二手书卖到三四百元一本,一时洛阳纸贵。
他还有更多 传奇 :国内一流的17孔探针、大师水准的焊热线手艺、满是 表情包 的爆笑科普文章
从备课到授课,他自有章法;每逢毕业季,总会听到大家自发的呼声: 我想最后再去听一节王老师的力学课 真希望能买到王老师签名版的《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 。
很多同行敬佩他,称许他 很有人生境界 ;也有人不理解,但他自己认为 值得 。
自2003年入职北航以来,如今45岁的他潜心教学一线,甘之如饴,甚而不去承担大的科研项目,不在乎教授、副教授的名头。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王洪伟,有自己的 野心 。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
偶生牵绊始成涡,代代相传子女多。团团絮絮终成梦,耗尽余力尽蹉跎。 这是王洪伟对湍流能量级串理论的描述。
在研究生学位课程 粘性流体力学 上,这样的 经典语录 并不少见,且一直为学生们津津乐道。
台上,他讲得行云流水,台下,大家听得聚精会神。他明明不怎么提问,学生们却在台下 抢答 。
真正的互动是头脑的互动,而不是表现形式的讨论。 王洪伟说,他的课上很少有讨论,也 从不说题外话 。但学生们爱听,不但紧跟他的节奏去思考,还能顺着他的思路 往下说 。
花几天时间去准备10分钟的内容,听上去有点 亏 ,王洪伟却认为很值。王洪伟说,自己对一个问题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从数学上、从实验现象上、从基本力学原理上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推广,反复推敲,自然能做到不疾不徐、胸有成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洪伟教出了很多精品课,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评议专家也对他赞赏有加。2004年起,他参加 飞行器动力工程 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流体力学 ,这门课先后成为学校和北京市的精品课程。2011年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他主动包揽课件编写、设计作业、出题批卷等工作,项目也获得了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起,他独立承担研究生学位课程 粘性流体力学 的教学,又是连续三年获评 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 。
苏格拉底说: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王洪伟很喜欢这句话。这也促使他不仅把目光投向课堂,更投向广泛的社会公众。
冒天下之大不韪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列车高速经过站台时,人不能站的距离太近,因为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的压强差会产生把人推向火车的作用。 王洪伟话锋一转,抛出了他的问题,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答案就在他精心编写的《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一书中。书中满是精美的手绘插图,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这200多幅插图,都是王洪伟一笔一笔亲手画出来的,一幅简单的图也要花三四个小时,最复杂的用了两天才完成,并且 可以保证,所有曲线图形都可以直接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所有流动图像都符合实际的流动图画 。
就连封面设计和内文排版,也由他操刀。为此,他买了大量美工排版的书籍,下了苦功学排版软件。 作为一本科学读物,图文不同页可能导致读者阅读体验差,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所以只有自己动手才安心。
翻开《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一书,仅是阅读前言部分,就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风趣幽默和行文的流畅易读。书中包含大量生动的案例:雨滴是不是圆球形?飞机机翼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都能用流体力学的原理解释清楚,细究起来,颇有趣味。王洪伟戏称写这本书是 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为 把自己的理解公开出版是有风险的 ,万一 理解错误,毒害了学生 就不好了。
事实上,他这本结合十余年教学体会、耗时近两年完成的心血之作收获了应有的回报。该书出版以来印刷6次,发行12000册,线上线下书店卖断货,甚至还引起了国际出版界的注意。世界较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 施普林格出版社的编辑找到了王洪伟,想出这本书的英文版,王洪伟拒绝了。后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也找来了,这次王洪伟终于答应,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书在英文出版物中 恐怕没多大贡献 。
至少,中文世界的读者们感到非常有收获。这本书不仅在力学书籍销量榜上名列前茅,还全票获得2016年国防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与此同时,还至少有五六所大学的流体力学课上流传着王洪伟精心绘制的插图,也不乏中小学老师来信向他请教、探讨力学问题。
今年春天,王洪伟的新作品 问世 。这次是一套流体力学教学视频,共21讲。每讲虽然平均只有15 20分钟,但精益求精的王洪伟又要花上3 4周的时间去制作:钻研哪种课程制作软件最好用,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作为素材,窝在小区10平方米的公共地下室里录音几小时,为保证音画同步又要费功夫剪辑 虽然耗时,但作品还是品质之作,推出后同样颇受好评,上线几个月浏览量已过两万。
在互联网上,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王洪伟书中的所有高清插图和教学视频资源,全部都是免费的,供有需要的社会公众使用。
为什么要做这些?王洪伟半开玩笑地说是因为中年危机。但前些年父母相继过世,确实促使他思考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留痕,写书、做视频也成为他实现理想过程中的短期目标。更大程度上,这些工作对经典科学知识的 无损传递 很有意义,这是他所笃定的。
我是很有野心的
王洪伟说,自己是 很有野心的 。
但以常规眼光衡量,却不像这么回事。在学校2018年 立德树人奖 的16位获奖者中,一堆院士、教授中,他是唯一一位讲师。事实上,作为院士科研团队的一员,他一直参与科研项目,也并不缺少主持大课题的机会和能力,只是他更愿意单纯做点科学研究,进而为教学服务。要说凭足量的课时数评教学型教授、副教授,也不是行不通,有人劝他多开一门课,但他担心精力有限效果不好,宁愿放弃。
那么,他的 野心 在哪里呢?
我是希望在人类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中有自己的位置,有明确的贡献。 他说,自己之所以热爱大学教师的工作,正是因为它是 在人类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职业 。 要说教师是高尚的事业,不是傲慢,而是责任感。因为高尚并不是高人一等,反而要俯下身去为大家服务,不考虑个人得失。
在北航这样一个科研氛围如此浓厚的大环境下,王老师不像大多数人一样刻意追求出科研成果评职称,反而是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教学上,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并获得满足感,这就足够了。 学生王志芳说。
写书,做视频,都是王洪伟对自己 野心 的躬身实践。他说,有时候,很难预知个人对科技进步的贡献有多大,但教学仿佛 立竿见影 。 回报要看整体,能让大量的现有和潜在的研究人员获得更多的知识,比自己多做几个科研项目或许贡献更大。
这也许是王洪伟的英雄主义。在他心中,英雄是像只做了16天罗马统帅的辛辛纳图斯那样的人物。当辛辛纳图斯接到罗马城居民的推举成为执政官,要去援救被埃魁人围困于阿尔基多斯山的罗马军队时,还正在自己的小农庄上耕作。接着,他一天之内就打败了敌军,在罗马城举行了凯旋仪式。等到危机刚一解除,辛辛纳图斯又马上辞职,返回农庄,依然在田野上劳作。( 赵秀红 通讯员 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