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三尺讲台上,他用一双断臂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世界;37载辛勤耕耘,他用一双断臂放飞800多个孩子的梦想。他就是“2018中华慈孝人物”获得者、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的小学教师马复兴。
三尺讲台上,他用一双断臂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世界;37载辛勤耕耘,他用一双断臂放飞800多个孩子的梦想。他就是 2018中华慈孝人物 获得者、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的小学教师马复兴。
26日,2018第四届中华慈孝文化论坛暨中华慈孝人物颁奖盛典在杭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组织)荣获 2018中华慈孝人物 ,没有双手的乡村教师马复兴就是其中之一。
1959年,马复兴出生在青海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四个月大时不小心掉进火炕,险些离开人世。 那时候妈妈抱着我七天七夜没睡,一直没有放弃我,直到第八天晚上,我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妈妈给我喂了点奶。 马复兴说,就是这一点奶使他活了下来,但从此失去了双手。
童年时马复兴不知未来的方向在何处。直到他八岁那一年,家里来了一位驻村干部, 那位驻村干部和我父母说,这个孩子看一次可怜一次,没有双手不容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学了文化知识才能彻底改变命运。 马复兴回忆,就是这句话让他知道了自己命运的方向。
但马复兴的母亲深知儿子想要和正常人一样读书写字有多难,同时因为担心儿子在学校受到排挤和欺负,所以迟迟不愿把马复兴送入学校。
渴望上学的马复兴偷偷拿着哥哥的课本练习写字,一个简单的 大 字整整练了十天,看到儿子这么辛苦地练习,马复兴的母亲抱着他哭: 我的儿子以后可能有希望 。就这样,8岁的马复兴走进了课堂。
但没有双手的马复兴想要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写字,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个过程中我从没想过放弃,我母亲所付出的艰辛也无法用语言表达。 马复兴说。1981年高中毕业后,他在当时村干部的支持下,成为了下麻尔村小学的一名老师。这一当,就是37年。
初上讲台,马复兴是学校里唯一的老师,教着六个年级的所有科目。一个教室里坐着三个年级的学生,常常一节课上教完了二年级语文再教三年级数学,但这些还不是马复兴面临的难题。
作为老师,写板书、翻课本、写教案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却都难住了他。一根细细的粉笔,夹紧了容易断,夹松了又会掉,一节课下来,地上掉满了粉笔,字却没写几个。
冬天,夹着粉笔的断臂裂开了口子,血慢慢渗透到白色的粉笔里,黑板上的板书上半部分是白色的,下半部分变成了粉红色。马复兴女儿马海虹也上过他的课,冬天看着父亲断臂上裂开了口子,流着血还夹着粉笔写板书,实在是心疼父亲,私底下她曾建议父亲直接念给同学们听,马复兴却始终没有同意。
他说: 我亲自写字也能让学生受教育,让他们看到老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当他们遇到更困难的情况时,应该怎么样去解决。
经过反复的练习,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马复兴逐渐能写一手漂亮的板书,做精致的教具。然而给六年级学生上一篇名为《胖乎乎的小手》的课文时,马复兴总是忍不住自己的泪水, 当我拿到这本书,看到这篇课文《胖乎乎的小手》时,我就想我没办法给我的学生讲好这篇课文。
但是孩子们很懂事,帮我擦黑板、翻书, 马复兴说,也因为这样,更加坚定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20多年里,马复兴一直是麻尔村小学的民办教师,直到2002年才转为公办教师。
我小时候鞋穿不上,村里的人帮我穿上,扣子扣不上,村里的人帮我扣上,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作为一个残疾人,感恩、回报大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孩子们教好,用知识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马复兴说,一辈子坚守在贫困的农村小学、把一生都奉献给教育是他对学生们的承诺。
37年坚守在一个农村小学,马复兴已经教了800多名学生,其中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很多学生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看他,这是马复兴最欣慰的事。一位考上兰州理工大学的学生在某一年教师节给马复兴发了一条短信 马老师,首先祝您节日快乐,我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你,想起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时至今日,马复兴依然一字不落地背出了这条短信。
是我妈妈的爱和坚持,把我从一个残疾人培养成人民教师。 马复兴说,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张开双臂拥抱一次自己的母亲,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也把母亲的爱和希望传递给了更多的孩子。
在崎岖的山路上传递教育的温度,在寂寞的高原上盖起知识的殿堂。这个用残臂挥舞教鞭的人,是雪山下的愚公,让孩子的求学梦照进现实;是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迷茫。三十七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他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他洒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是2018第四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给马复兴的颁奖词。
据悉,2018第四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协办,中华文化学院、中国新闻周刊、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等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