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日前公布,天津大学获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以及1项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总量居全国高校首位,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
记者21日从天津大学获悉,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日前公布,天津大学获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以及1项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总量居全国高校首位,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
天大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项目分别为:“下肢想象动作电位空间滤波方法”、“一种头孢羟氨苄单水合物的结晶方法及结晶”、“一种甲醇合成油精制方法和设备”、“一种奥美拉唑钠半水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专利项目“下肢想象动作电位空间滤波方法”由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研发,发明人为明东、刘双迟、朱誉环、周仲兴、万柏坤。该技术发明了一种基于脑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脑电时空频特性筛选的新方法,捕捉到了比传统方法更为准确鲜明的想象动作特征,解决了想象动作诱发脑电信号解析中的共性技术难题,为设计大指令集运动想象型脑-机接口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该团队将该专利技术作为核心算法,成功研究出全球首台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为3000余例中风患者带来了康复的福音,以及为“天宫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发的空间脑-机交互、脑力负荷诱发试验系统提供了技术依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人-机交互技术上的最新成果。
天津大学结晶中心团队研发的专利“一种头孢羟氨苄单水合物的结晶方法及结晶”,通过一种新型固体加料悬浮转晶技术,将原来难以结晶、形态极差的头孢羟氨苄产品,四方片状、粒度均匀、晶形完整、晶型唯一的头孢羟氨苄单水合物产品。该专利技术已在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等企业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外国公司技术垄断。
此外,专利项目“一种甲醇合成油精制方法和设备”采用吸收-富集-结晶工艺,以获得高品质汽油为目的,副产干气、液化气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纯均四甲苯产品,是煤炭清洁资源化利用和甲醇产业链条延伸的攻关技术,对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冲突,调整石化及煤化工产业布局,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推动煤化工产业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专利项目“一种奥美拉唑钠半水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鲍颖、陶灵刚、李龙、郝红勋、王静康、吕军、侯宝红。该项专利开发了一种稳定性好、形态优、流动性好的奥美拉唑钠半水合物,为药物晶型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已在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
专利项目“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基于改进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烟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同时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解决了使用同一套光路同时在线监测污染气体和颗粒物的技术难题,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减少了在烟道上开凿的探头插入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现场安装、调试以及日后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989年设立,是我国唯一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中国专利奖设中国专利金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鼓励和表彰为技术(设计)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设计人)。
天津大学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承载科技强国使命,坚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多年来重视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链条式、规范化管理模式,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持续增长,高水平专利不断涌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