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26日在京举行。
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26日在京举行。报告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祝合良表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一直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各类学校的疏解更是备受关注。目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疏解在有序推进之中;北京五中、八一学校、史家小学廊坊和保定分校建设也正在有序进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多方面进展显著
据祝合良介绍,报告系统梳理了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大城市病”有所缓解;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产业转移对接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协同效果显著;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效显现,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市场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要素流动日益频繁。
职业教育正加快向远郊区和津冀地区转移
祝合良介绍说,在高等教育疏解方面,北京建筑大学整体搬迁至大兴区,北京城市学院搬迁至顺义区,北京工商大学搬迁至房山良乡高教园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疏解也在有序推进之中。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方面,北京城六区压缩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严禁新增区属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正加快向远郊区和津冀地区转移。
据了解,目前北京与津冀各地方共签署教育合作协议21个,实施合作项目30余个。2014年-2016年,河北省58所职业学校与京津225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互派交流项目超过500个;组建了京津冀地区4个高等教育联盟、2个协同发展研究机构、3个特色职教集团。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2016年9月顺利开学,北京五中、八一学校、史家小学廊坊和保定分校建设有序进行。
疏解策略奏效 应届毕业生“外溢”
报告指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推进,北京以中关村园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园区在天津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天津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另外,北京“控增量,调存量”的疏解策略使得部分人才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出现外溢现象,加之天津的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改善使得天津的凝聚力得到明显提升。
总体协同程度呈上升趋势
“从协同总指数看,2005-2015年,京津冀总体协同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三地发展基础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祝合良介绍说,报告由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协同发展指数研究、生态文明指数研究、人口发展指数研究和企业发展指数研究五个专题报告组成。在综合发展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强,天津支撑力增长迅猛,河北辐射力快速上升;在协同发展指数方面,总体协同程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是短板;在生态文明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高,天津生态保护水平上升最快,河北资源利用水平最高;在人口发展指数方面,三地人口发展指数有所上升,京津石三足鼎立态势已确立;在企业发展指数方面,北京企业整体实力最强,天津研发转化优势明显,河北商贸物流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