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日,丰台区提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丰台教育,到丰台区“十三五”末期,每年投入2400万元用于中高考和素质教育先进校奖励,户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优质中小学学位占比达到80%,基本满足人民群众让孩子就近入好学的需求。
近日,丰台区提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丰台教育,到丰台区“十三五”末期,每年投入2400万元用于中高考和素质教育先进校奖励,户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优质中小学学位占比达到80%,基本满足人民群众让孩子就近入好学的需求。
优质学位占比达到80%
到2020年,建成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教育治理科学规范、教育格局开放融通的和谐教育生态,建成符合丰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努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丰台教育,为丰台区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继续实施“内升外引”,根据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全覆盖。强化内涵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
发挥引进学校在办学理念、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教科研等方面优势,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合理规划教育集团布局、优化管理方式,实现优质辐射。到“十三五”末期,优质中小学学位占比达到80%,基本满足就近入好学的需求。
建设24个教育集团
全面总结方庄和东高地教育集群建设经验。以示范高中校、优质校为龙头,结合地域文化特点,科学调整、优化配置教育集群内资源,依据实际调整完成8大教育集群建设,逐步实现在教育集群内完成义务教育。
制定教育集群建设与发展指导意见,建立集群发展委员会,完善内部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设,强化教育集群自主规划与建设能力。逐步建立教育集群发展理论体系和治理机制,推进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平台创建、奖励评估等工作。促进教育与社区的深度融合,形成教育集群特色。
合理规划教育集团布局,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进程,实现优质辐射,促进优质资源在全区有效布点,完成24个教育集团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深入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实践与研究,制定丰台区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优化管理方式,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创新。
建立5-10个“名校长工作室”
采取拓展与高校、教科研机构、教育发达地区、知名学校和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挂职锻炼、任职资格、实务提高和高级研修的培训,深化校长书记工作室、青年校长工作站建设等措施,提升校长书记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育高端人才选聘机制,引进优秀校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建立5-10个“名校长工作室”。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校长10名。继续举办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名师教学实践研讨会。
建立3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
提升教师专业自觉。构建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改革教师科学评价方式,促进专业自主发展。建立3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每年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培养10名有学术影响力的知名教师。分层分类对新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开展“春苗、春雨、春风、春晖”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市区集校”教师培训体系,完善“研训赛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确保教师人均培训经费5年内翻一番。成立各学科专业研究会。加大对教研组、年级组等团队教科研的资助力度。
打造10所办学特色校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投入专项经费实施“戏曲进课堂”,扶持30所戏曲文化教育特色校、100个戏曲特色社团,打造戏曲类北京市金帆艺术团。建立丰台区戏曲教育发展中心,建设丰台区戏曲教育学校联盟,扩大戏曲教育“丰台样本”的影响力。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校园文化达标工作,实施百年老校品质提升项目,着力打造10所办学特色校。围绕区域发展特色,引导学校挖掘卢沟桥、长辛店、花乡、东高地、云岗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学校文化风格,把学校作为传承区域文化的载体。
打造10个市民学习特色品牌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职业教育按照丰台区城市功能定位进行转型,更好地服务中小学综合实践和职业体验、市民学习、企业人才职业培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成人教育由学历教育逐渐向社区教育转型,完善区域终身教育服务网络,实现社区教育网点全覆盖,建设30个示范性市民学习中心、100个示范性学习型组织,打造10个市民学习特色品牌。建立市民学习网络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加快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
2400万元用于先进校奖励
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中、高级职称比例,拓宽教师晋升渠道。每年投入2400万元,用于中高考和素质教育先进校奖励。设立校长专门津贴和优秀干部专项奖励资金。加大对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奖励力度。每年投入1300万元用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统筹保障性住房房源,用于特级教师住房和青年教师公寓。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十三五”末,丰台区生均教育投入争取达到北京市城六区水平。统筹全区教师编制,优先保障新增教师编制,确保全区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不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户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
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依据办学标准,加大新建、改扩建力度,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动态调整招生片区,满足户籍人口教育需求,依法保障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通过政府补贴、减免租金等形式兴办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和社区办园点,确保户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
建设3-5所高水平民办教育
支持和发展民办教育。稳妥推进名校办民校改革,支持北京十二中、丰台二幼等优质公办校(园)试点名校办民校(园)。采取引进合作、建立联盟、托管办学等方式,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建设3-5所高水平民办校(园),1-2所国际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学科教学等方面加强公办民办学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3000万元建区聘优秀人才库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探索“区聘校用”模式,每年投入专项经费3000万元建立区聘优秀人才库。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每年投入不低于4000万元,弥补学校人员缺口。逐步压缩工勤和教辅人员编制,保障一线教师需求。建立教研、科研人员公开竞聘、下校挂职机制,实行教科研队伍动态管理。结合教育集群和集团建设,建立跨校兼课和跨校竞聘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5%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行全员体育。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监测并公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布年度学校体质健康测试排行榜,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5%,进入北京市前列。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与运动过程监控”项目。建立高校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每年召开一次学生体育大会。将视力不良和肥胖率控制在市平均水平线下。开展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王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