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高产的年轻译者陆大鹏获选 年度译者 ,他同时也荣获了《经济观察书评》的此项殊荣。到2015年底
年初,青阅读公布 2105年度好书评选 ,高产的年轻译者陆大鹏获选 年度译者 ,他同时也荣获了《经济观察书评》的此项殊荣。到2015年底,陆大鹏有10种译著出版,在网络上,有关这位业余译者聪明勤奋、又快又好的声音频频出现。而截至目前,陆大鹏译作已达18种!
出生于1988年的陆大鹏在出版社从事版权工作,业余做英德译者,号称 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 的他以翻译历史科普书见长,其中尤以和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品牌合作的书籍最受瞩目,有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 、《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滑铁卢》、《伯罗奔尼撒战争》、《伊莎贝拉》以及新近出版的《凯撒:巨人的一生》等。
陆大鹏因为出书速度快,常被人问到是如何做到的? 我主要还是依赖于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他说, 读书、翻译和写作其实和体育运动很像,大脑与肌肉一样都需要保持纪律性和有规律的锻炼。运动员即便近期没有比赛,肯定也要保持每天的训练量。我也是这样,读书和工作已经成为习惯,所以效率比没有习惯的人要高一些。 所以,在工作和翻译之外,他还保持着规律的中、英、德多语种书籍的阅读量,平时还活跃于网络,时不常更新自己原创的历史普及文章或者相关学者访谈。
又快又好 为陆大鹏赢得美誉,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推荐陆大鹏的,也正是市场悄然兴起的历史阅读热。据社会文献出版社甲骨文透露, 地中海三部曲 之《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上市一年印刷了七次,而《金雀花王朝》在网站预售排行榜上仅次于红火的《秘密花园》和一本鸡汤图书。读者的阅读热情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也体现出对传统历史教育的不满足。很多热衷于看历史类书的读者和热看国外历史剧的观众,在网上不约而同发出了 补课 和 打开新世界大门 的声音。那么,理想的历史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身为历史爱好者和历史普及者的陆大鹏接受青阅读专访,则认为,历史教育终究要靠自己。
传统的历史课,实在是太简单了
青阅读:你翻译的书大多集中在历史普及类,你也说过你译得快,是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你对历史的兴趣和知识储备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陆大鹏:现在回想起来,对历史最初的启蒙来源于我的父母,得益于他们的循循善诱。我从小就酷爱地图,幼时房间墙壁就贴着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常受父母引导,在纸上探索世界,流连忘返。就这样,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世界地理有一个把握。
《世界五千年》是我印象很深的一部幼时启蒙书。古斯塔夫 施瓦布编纂的希腊神话引导我从此爱上了古希腊。当然,后来在父母强迫下努力学英文,再后来自己学德文,帮助我拓宽视野,无需依赖二手、三手材料。
青阅读:很多80后、90后反映,他们的中学历史教育不受重视,尤其是高中的历史课本以政治史、经济史等割裂分类的方式,让他们对历史的概念一塌糊涂,你是否有同感?
陆大鹏:中国学校里传统的历史课,实在是太简单了,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我觉得这些80后、90后不应该怪学校,应当主要怪自己。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情。我经历的学校的历史教育和绝大部分国人一样,就是中小学的蜻蜓点水。绝大部分还是靠自己的阅读。
青阅读:你认为好的历史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陆大鹏:应当是有足够多、并且足够多元的书籍能够available(注,可获得的)给大家。
通俗类历史读物必然会有很好的前景
青阅读:你翻译的书当中,最受读者欢迎的《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等等,让我们看到的都是历史书上没有讲过的历史,有读者称之为 补课 ,你怎么看待当下这种补课的热潮?
陆大鹏:我觉得,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在成熟嘛。随着现在国内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通俗类学术读物必然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毕竟我们过去在这方面太弱了。我的判断是,这类作品的受众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但并非专家的严肃读者。比如我的读者当中有很多律师、医生、工程师、程序员等。这些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有拓阔视野的需求和意愿。这个群体在中国还是很大的。我觉得通俗类学术读物的市场会继续增长,然后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份额。
当然,这类书的销量永远不可能与轻松的作品相提并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书是奢侈品。一方面是经济方面的;另一方面,认真读比较难的书,也需要消耗很多精力。
青阅读:通过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 、《阿拉伯的劳伦斯》、《伊莎贝拉:武士女王》等书,我们会发现,相对于对欧洲历史的贫弱了解,我们对于中东、乃至于伊斯兰世界历史的了解更是巨大的盲点,在翻译过程中这有没有引起你更大的好奇和兴趣、会不会挖掘更多这方面的历史介绍给大众呢?
陆大鹏:当然有啦。伊斯兰世界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首先强调一下,我不信任何宗教。不过这不影响我对伊斯兰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因为它实在太好玩了。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在于不同族群互相的无知。伊斯兰曾经是个辉煌的文明,对人类历史贡献极大。对它的忽视、误解和无知,在今天会越来越危险。我很喜欢钻研这方面,也希望有机会做这方面的书。
好的历史读本应当有比较好的可读性
青阅读:好的历史读本能影响读者对于世界的认识,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是好的历史读本?你在翻译书籍的时候,如何保证介绍给读者的就是可靠的、不带任何偏见的历史书?
陆大鹏: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是好的历史读本?如果外观就很庸俗低劣,那基本上可以立刻排除了吧。除此之外,就是看有没有恰当的资料来源和索引。一本靠谱的历史著作,不会没有这两样东西的。另外,如果个人养成了比较好的读书习惯,会渐渐了解到,某个领域内哪些人比较靠谱。这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如果满足了上述条件,我觉得好的历史读本还应当有比较好的可读性。所以,很多优秀的学术著作,并不是好的读本。
其实我完全没有办法保证介绍给读者的就是可靠的、不带任何偏见的历史书。因为,首先,我本身就是个有很多偏见的人。其次,任何作者,也都是有自己的偏见的。
举个例子,罗纳尔德 赛姆爵士研究奥古斯都的权威专著《罗马革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出版。这部作品的挑衅性很强,把奥古斯都视为一个原始版本的墨索里尼或希特勒。而我翻译的阿德里安 戈兹沃西的《奥古斯都》一书,对奥古斯都是非常正面的评价。这两本书都包含鲜明的作者的偏见,但都是可靠的好书。因为它们都掌握了过硬的史料,在阐述自己观点时都能言之成理。
青阅读:中国历史畅销书一直流行解构类、颠覆类和百家讲坛类,另外日本的历史畅销书在国内也有一定市场。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你平时看这些书吗?你觉得这些书和欧美历史畅销书相比,有什么不同?
陆大鹏:抱歉,我没有看过近些年流行的中国历史畅销书,也没有看过百家讲坛,所以无法做出评判。另外很惭愧,我对日本历史的知识趋近于零。不过我觉得,历史题材出现畅销书,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历史是人类经验的总和,是人性的记录。真实历史肯定非常好玩,远远超过任何虚构作品。我们无需看电视剧电影,只要足够认真地观察我们的生活、思量我们的过去,就是极好的娱乐了。
对中国历史,我看的还是古典作品为主,《史记》、《汉书》之类。当然,还有古代的通俗作品,各种演义,《说岳》、《说唐》之类。这些通俗历史小说,是我少年时期痴迷的对象,其实现在看来,水平大多不高。还有就是一些现当代的历史小说,如姚雪垠的《李自成》,徐兴业的《金瓯缺》。
中国需要更多更好的本土原创历史作品,需要多多向西方,尤其是英美学习,学习那种把科学研究与文学性结合的写法。
建议爱读历史的朋友,也应当多读文学
青阅读:作为英美文学硕士,文学也是你所关注的。即将开幕的上海书展上,美国作家朱诺 迪亚斯将来访,他的小说《你就这样失去了她》就是你的译作。你如何来选择自己翻译的作品?小说翻译和历史书翻译有何不同?
陆大鹏:对,朱诺 迪亚斯是一位很棒的美国作家,普利策奖得主。他的小说《奥斯卡 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是让我爱不释手的一部小说,很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风格,把个人与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既魔幻又现实,既幽默又悲剧。由我翻译的《你就这样失去了她》是他的短篇小说集。
因为我自己是英国文学科班出身,其实一直对世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亚于对历史。我家里的藏书,文学书多于历史书。这可能是我与许多历史爱好者不同的地方。其实文史应当是相通的。很多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西方有爱德华 吉本,中国有司马迁。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 罗伯茨说: 伟大的历史著作必须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我非常同意。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历史爱好者和军迷很多,很多人对各种飞机坦克舰船的数据如数家珍,但完全缺少人文精神,视野鄙陋,思想狭隘,是非常可惜可悲的。而从历史的教训看,很多人视工业或技术为至高无上,认为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酿成历史悲剧。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我建议爱读历史的朋友,也应当多读读文学,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在选择什么作品来翻译上,我的唯一标准是自己的兴趣。
我的一部即将出版的文学翻译作品是萨尔曼 拉什迪的《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我不遗余力地宣讲,在我眼里,拉什迪是目前在世的英语小说家中最优秀的一位。我这个选择可能比较个人化,但拉什迪绝对是非常有趣和有深度的一位作家。
小说翻译和历史翻译,当然有很多不同。因为一般来讲,历史文本不会追求过于复杂的叙述、过于美丽的文笔,所以翻译历史文本一般做到清楚、专业、晓畅即可。文学翻译,需要动更多的脑筋。
青阅读:你在熟练的英语和德语翻译之外,法语也达到可阅读的程度,听说现在还在学习拉丁语,让你热忱学习外语的动力何在?在某些一再要求弱化英语教育的呼声和举措不断出现的当下,你如何看待一个人的外语能力?
陆大鹏:因为对我而言,外语很好玩啊。我小的时候,就对除了英语之外其他语言的奇特怪异之处特别感兴趣,比如拉丁字母上的符号,比如夏洛特 勃朗蒂(Charlotte Brontё)的e上面为什么有两点,这在英语中是很罕见的。还有其他稀奇古怪的字母等。这些奇怪的东西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我一直喜欢语言、语言史等。兴趣是最强的动力。
掌握外语肯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都说学习外语开阔眼界、拓宽视野,虽然是套话,但是背后有真理。举个例子,维基百科目前为止英语的条目最多(502万条),远远超过排名第二位的德语(188万条)。中文(85万条)也在十几大语言当中,位置排在葡萄牙语(89万条)之后。这个数据提供一种参考,可以看出网络很大一部分信息是英语的。不仅仅是网络,现实生活中,从文化到科技,很多东西用英语来表达。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从个人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上来讲,学外语就像是走在暗暗的走廊上,突然开了一盏灯。
你提到现在有 要求弱化英语教育的呼声和举措 ,我不知道这在多大程度上是事实。如果真的有人在发出这样的呼声、做出这条的举措,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也有很多人在拼命学英语、留学、学习和了解外面的世界。采写/刘净植
看宫廷剧开眼用历史书补课
中国观众大概是世界上最有好奇心的观众了。在中国的网络上,你可以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剧资源,英美日韩电视剧对于大家来说已经像吃饭喝水那样寻常,来自法国、西班牙、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电视剧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字幕组们也勤勤恳恳地用他们的小语种专业,将这些资源进行汉化以方便更多人收看。在这些电视剧当中,宫廷剧是受众广,关注度高的一支,俊男美女身着华丽的宫廷服饰演绎的一场场悲欢离合,帝王英雄杀伐决断上演一出出权力的游戏,对观众的杀伤力怎么可能不大呢?
在外国宫廷剧当中,以英国历史为背景的剧大概是观众最熟悉的了,由莎翁名作改编, 小本 铁叔 抖森 演绎的《空王冠》系列,以红白玫瑰战争为背景的《白王后》,讲述亨利八世故事的《都铎王朝》,同样以都铎王朝为背景、由布克奖小说改编的《狼厅》 一部接着一部地播得火热。同时,英语世界以外的宫廷剧 像讲述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卡斯蒂亚女王生平的西班牙电视剧《伊莎贝拉一世》、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背景的法国电视剧《凡尔赛》、讲述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故事的俄罗斯电视剧《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奥斯曼土耳其苏莱曼大帝的后宫为背景的土耳其电视剧《宏伟世纪》等等,如果把前些年反映日本幕府时代的电视剧《大奥》、《笃姬》等电视剧算上,以及由印度史诗改编而来的《摩诃婆罗多》(因为它确实在讲着列王的纷争,也算半个宫廷剧)等等,那么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外国宫廷剧也真是够风起云涌的。
观看这些电视剧的观众,或许有一部分是起先就对相关历史或原著有兴趣和有了解,但是不管是在弹幕当中,还是在其他平台上观众发出的评论来看, 长知识了 被普及了 第一次知道 刷新了认识 这些关键词仿佛都在诉说着:很多人宛然是被这些电视剧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些电视剧所呈现出来的历史与文化对于中国人,大多都是遥远而陌生的,光是分清那些亨利和凯瑟琳,念明白拗口的长串人名地名就得很花一些时间。如果你仔细回忆,会发现我们一贯所受的基础历史教育当中,或许更侧重近现代史的塑造,或许着眼于政治体制分析,有许多历史的血肉是被一笔带过甚至是忽略的。即便是处于主流认知范围之内,没有太多语言壁垒的英国,课本里告诉我们的历史都简单到苍白,更何况是那些同样遥远而且更加 非主流 的国家呢?因为不知道,所以更好奇,这些外国宫廷剧让观看者开始重新去认识,去了解这个世界。
不可否认,这些电视剧里有不少都带着这样的毛病:情情爱爱才是王道,权力只是调料、圣母一样的女主角、玛丽苏杰克苏光环普照大地、一点小事拖拖拉拉能说上五集 所以也难怪有不少人认为这些宫廷历史剧都是骗无知观众玩儿的,但是它作为一项下里巴人的娱乐项目,却是一条捷径,让对世界充满了新奇感的观众们可以通过它迅速地通往历史的宝库。就好像电视剧的弹幕里经常针对无知提问不断出现的: 自己去看看书好吗? 去了解一下历史好吗? 可见,在观看过程中,观众随时可能被激发起更强的求知欲,发现更多知识点的空白,十有八九会去找本书来看看。与此同时,仿佛巧合一般,近年来中国也适时地大量引进外国通俗历史读物,像《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2014)、《朕即国家:太阳王路易十四》(2014)、《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2015)、《伊莎贝拉:武士女王》(2016) 不仅能为观众们在弹幕里更有技术地吐槽增加有营养的料,也让他们在对不了解的历史的好奇中增添了实在的知识。看一本书还能引出看更多的书,比如被拍成剧的小说《狼厅》系列,虽然是了解都铎王朝的好材料,但是如果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恐怕又是一场漫漫的补课之路。
从书到剧,从剧到书,这也是一个观众和读书人在求知和探索世界的路上自己同自己演绎的一场充满意趣的好戏。
文/唐吉诃德
(责编:王艺锭、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