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焦重庆教育 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探索“八中现象”

网友投稿  2016-05-26 08:08:08  互联网

华龙网5月16日14时24分讯(张华)5月16日,2016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看重庆教育大型采访活动拉开序幕,50余位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走进重庆八中,了解学校办学历程、课程改革以及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

据了解,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原名树人中学,于1938年创办,是重庆直辖后首批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遵循“诚、勤、立、达”的校训精神,数度站在时代与教育改革大潮的前列,广为社会所推崇。

多年来办学成果的累积,让八中成为了重庆基础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学校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表彰10余项、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市级表彰75项。学校初、高中教育质量在全市久享盛誉,素有“金牌初中”的美誉,也是全市唯一连续三年荣获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的学校,高考重点大学升学率稳居全市前茅。不断刷新的记录被社会称为“八中现象”。

追溯

名校的优良传统

1938年,中华民族遍体创伤,步履沉重。在此国难当头之际,爱国实业家杨若愚教育报国,开办“树人学校”,取喻培养人才的远大意义。

树人学校成立之初,当时国民政府参军长吕超先生拟就的校训“诚、勤、立、达”,体现他对树人学生应具有的素质的总体要求,“诚”指“诚实,诚信;“勤”指“勤奋,勤劳,勤俭”;“立”含有树立,建立,创立、自立之意;“达”指成就事业,做出贡献,做国家之栋梁,成社会之精英。

杨若愚先生从“树人”创办伊始便重视遴选教师。他在引进教师时注重了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视,即品行端,学识深,经验足;二是对教师队伍结构的配搭重视,即除了主课教师外,对史地、音体美教师也很看重。所以当时“树人”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他们不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央大学,北洋大学等名牌大学,他们不但认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还积极引导学生追求进步、光明,明辨政治上的大是大非。1947年底,树人中学生参加了抗议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学生的反美大游行,1949年春,树人中学学生参加了重庆大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四二.一”大游行,都表现了高涨的爱国精神。

如果说树人初中从严治学的特点,是当时旧学校所具共性的话,那么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则是优于其它学校的卓异处。树人中学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大力提倡,积极支持。学生还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办墙报,演话剧、办讲演,到歌乐山露营,在校内组织篮球,排球比赛,生活丰富多彩。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突出的办学成绩,使树人中学于40年代后期末成为与南开中学、清华中学鼎足齐名的重庆市三所名校之一。

崛起

金牌初中的雏形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了高校的招生考试制度,重庆八中(1952年12月,学校由重庆市教育局接管改为公办学校,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第八中学校”)正在从“文革”的巨大破坏中艰难地恢复过来。1978、1979、1980年高考一步一个台阶,取得明显成绩。1978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省属重点学校。

1978年,“以改求变”成为重庆八中的主旋律。此时,市教育局选择部份学校从初一开始实行“三新”(新大纲、新计划、新教材)教改试验,正好与八中领导从教改中找出路的思考不谋而合。改革的种子播在了八中的沃土。

学校领导抽调了各科精兵强将来组成执教队伍。与此同时,学校抓好两个“三结合”,一是立足教学的“三结合”,即新教材、新大纲、新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这实质上也是教学调整探索,这一时期有重在教学环节的“六认真”;重在知识体系的“单元教学”;重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启发式、设问式、茶馆式……等等。二是立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三结合”:即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

“三新”教改试验与“三结合”为八中高中部输送了基础扎实、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四个新班。这批学生在高中教师们的辛勤培育下,1984年高考163人上线,是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上线人数最多的一届,升学率首次超过50%,而且本校直升的四个班上线人数首次超过了全市统招的两个班的上线人数,以后逐步改观。八中“优质初中”,以后又叫“金牌初中”开始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一、三、八”品牌在重庆越叫越响。1980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批准重庆八中为全省首批办好的33所重点中学中重庆的6所重点中学之一。


时代赋予生逢其时的八中人以特有的性格,不喜欢在教育改革的大舞台上小打小闹当配角。大刀阔斧、陈兵问鼎才是他们的秉性。

21世纪初,重庆八中在传承前辈的基础上,深化素质教育,大兴“教改提质,全面育人”之风。倡导“有效教学四十分钟”,师生两方面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通过课堂教学这一育人的主阵地,强调在任务中明确目标,在过程中发展能力,在巩固中培养潜质,构建起“知识——能力——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注重实际、讲究实在、突出实效”,2004年在重庆市直属中学优质课比赛中,学校13个学科获得一等奖(全市共14个学科),重庆舆论为之惊叹,称之为“八中现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全国、全市的各项技能竞赛中群星闪烁,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这一探索,为此后至今的稳步优质确定了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方向。

2005年,结合新时期的特点,重庆八中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素质教育,那就是“科学与人文并重”。这一年,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爱好提供了全面展示的大舞台。科技创新,屡传捷报,有三项学生发明获得专利,一人获得“市长奖”;才艺展示,在全国、全市的各项竞赛、表演中力拔头筹,成为焦点;体育竞技,在全国、市级各项公开选拔赛中揽金夺奖,不可胜计……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方面的大讨论,“教师论坛”为思想交锋,巅峰对决提供了阵地;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学习互补,新知新得方面的互动中,“读书沙龙”为博采众长,充实提高搭建了平台……思想与学术上的自由,为八中持续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精神装备,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育人环境。

坚守

教育者的匠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重庆八中将这句话内化成了“建设具有教育原创性和精神感召力的高成就学校”的办学理念。

“精神感召力指学校是一个区别于流俗世界的精神高地,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的文化高地,对学生和家长有良好的吸引力和熏陶作用,但更主要指学校能够以个性化的文化赋予学生优良人格与聪明才智。”在重庆八中校长曹勇看来,“区别于流俗世界的精神高地”的建立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原创性”,这需要他和他的老师们用精细的匠人精神去持续探索。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活动育德”“书香校园”“科技创新”等领域打造学校特色,学校呈现出“素质与人文并重”、思想与学术上的自由。同时,为了让教师拥有个性,拥有创新精神,八中教师进行了“三个提升”、“三个立足”、“三种发展”的深入探索。

重庆八中构建起了特色课程体系,实施“30+10”高效课堂模式,开设了多门选修课,打造了教学的“三层次四类别”校本课程,即“必修+必选+自选”三个层次和“实验课程、研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专家讲座类课程”四重课程形态。高考升学率和重点大学升学率一直名列重庆市前茅,近几年被清华北大录取逾百人,数千名学生被全国知名重点大学录取,百余名同学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几十名同学进入全国高中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集训。

开放,是重庆八中教学的另一种生态,学校积极寻求教育国际化,让国际交流服务于教学与学生的素质培养。学校是首批获准招收国际班学生的项目学校之一,开设AP等国际课程,近百名学生被选送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留学深造。

在八中原创性教育的探索下,八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大赛中获奖1129项,其中在世界大赛中16人次获金牌,36人次获银牌;在全国大赛中49人次获一等奖,56人次获二等奖;共12名同学荣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2名同学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均居全市第一。

今年9月,在渝北空港新城,八中的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据了解,相比老校区,新校区的办学规模将扩大一倍,这对八中而言,是寻求新的腾飞的起点。然而,无论重庆八中办学地址怎么改变,它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不会变,它在继承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并朝着“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教育原创性和精神感召力的高成就现代化学校”目标继续稳步迈进。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4-27/xw_4436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