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近日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的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上线慕课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网课繁荣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付费刷课灰色产业链。据警方通报,仅在2019年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购买刷课服务的学生就超过790万人,刷课数量逾7900万科次,涉事刷课平台的下线代理人超过10万,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
“刷课”刷不出未来
□李 平
如今,在网课一派繁荣的背后,十几元甚至几元钱即可购买“代学网课、代考试”一条龙服务,已在不少高校成为公开的秘密。
超790万大学生付费刷课的背后,折射出一些大学生不够自律的现状。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当看到身边的人只要花点钱就能“不学而过”,自己便也加入其中。有学生说,自己只是在学一些公共选修课时才选择付费刷课,对待专业课学习还是认真的。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开了这样的口子,尝过“不学就过”的甜头,难保不会在这条投机取巧的路上越滑越远。
“不学就过”不值得羡慕或跟风,学分或绩点本质上也是为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管线下还是线上,学习本身是枯燥的、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上网课肯定没有打游戏或追剧轻松、快乐;无论多么有趣的网课内容,势必比不上热门游戏或剧情那么刺激、令人欲罢不能。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律、坚持是一门必修课。付费刷课是刷不出未来的,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大学四年学有所成。
“刷课”行为的背后,还反映出一些大学生缺乏学术诚信意识。身为学生,无论网课取得多少学分,“自主完成”都应是需要牢牢坚守的底线。付费刷课等行为一朝暴露,将成为一名学生的诚信污点,后果不可谓不严重。高校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恪守诚信,遵守规则。
网课为何吸引不了学生
□江德斌
790万学生宁愿花钱找人刷课,也不愿意花时间上网课,有必要引起教师们的反思。
目前,一些高校为了达成网课开设的任务目标,匆忙推出大量网课,其中不少网课粗制滥造,内容缺乏精心设计,只是生搬硬套线下课,毫无互动性、灵活性、趣味性。而且,部分网课占比安排不科学、教师教学管理不负责任、学习成效考核标准混乱等,易令学生产生厌倦。
网课缺乏吸引力,知识含量不够,内容乏善可陈,学生没有兴趣学,又要上课拿学分。为了应付教师、应对学分制度,有些学生就选择付费刷课,仅仅花几十元钱,就能刷一门课,省下了大量时间,还拿到了必需的学分。如此一来,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更多学生参与付费刷课,令老老实实上课者吃亏,亦削弱了网课的作用。
按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对网络非常熟悉,很容易接受网课形式。事实证明一些优质的网络公开课,比如陈果的思政课、戴建业的古诗词课等,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捧。这些优质网课具有独特性,充分展示出了教师的鲜明个性、丰富知识、风趣幽默等特点,符合网络的传播特性,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自然就备受欢迎。因此,教师在设计网课时,不要单纯追求数量,而是要走精品路线,推出优质网课,不断打造“金课”,从而激发学生上网课的动力。
“刷课”乱象亟须引起重视
□朱小峰
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大趋势下,“刷课”乱象亟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首先,杜绝大学生付费代刷网课,学校有必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依靠“指纹录入、人脸识别,监测好视频的播放速度、IP来源”等方式,减少代刷网课现象。
其次,高校要做好优质网课的制作及甄选,为学生提供知识含量高且有趣味的在线课程,避免网课“太水”。实际上,学校如果真正能够开设出有内容有分量的网络课程,学生还是会买账的。从现实来看,有学生不惜花大价钱购买一些口碑良好、干货满满的在线课程,正说明优质的、真正对于学生发展有用的在线课程资源还是很稀缺的。
再次,高校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考核时,要从技术性标准为主转变为内容性标准为主,提高考核的含金量。技术性标准往往看重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时长、客观答题的数量和准确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要求学生用一种单纯的机械性学习应对一种机器学习,从而为代刷网课提供了可能性。如果考核标准注重以内容性为主,学生就需要真学网课,有真收获。这就要求教师摆脱对技术性指标的依赖,为学生安排学习阶段性体会、学习终结性总结与反思等主观性学习任务,并进行认真批改和客观评定,增加学生学习网课的主动性。换句话说,网课光靠“刷”还不行,还要仔细听、认真记、及时写,才能通过考核。找人刷课的成本太高,付费代刷网课的人数自然就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