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庞君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人民本位”的教育理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双减”政策意在克服教育的短视化和功利化行为,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因而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当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决定着未来中国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于立德树人,不能把关系国计民生的“良心事业”当成资本追捧的“逐利产业”。教育不能成为少数人逐利的“敛财工具”,落实“双减”政策,也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负担,而是维护教育公平,坚持人才培养的学校教育主阵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双减”工作在当前我国教育观念大变革的背景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政府对现有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双减”聚焦教育的公平化、均衡化、优质化问题,试图通过教育的过程公平达到学生的发展公平。以班际均衡、校际均衡、区域均衡实现学生个体相对均衡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学校的师资配备、办学水平、教育投入等公共教育服务中提供均衡的条件,承担相应责任。一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健全立德树人教育机制,加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减压降负,避免教育的短视化和功利化。二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明确各教育主体的责任和边界,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各类育人活动。三是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杜绝各类超前超纲教学行为的发生,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又发挥其有效补充的作用。
教师要真正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应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科教师之间应当形成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德育为先、德才兼备”而不是“分数为先、分数第一”的理念,特别是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不妨学习高中段教师每个工作日晚上轮流坐班、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落实“双减”也并不单是给学校和教师“加压增负”,教师也并非包揽一切责任无限,在激励教师投入工作的同时,也要适当给教师“松绑减负”,考虑给教师相应的激励。
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家长应合理研判孩子的潜能和优劣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潜力,实事求是地对孩子的成长提出要求,恰当设定孩子的成才目标,既“因材施教”又“因材择教”,不好高骛远,不揠苗助长,杜绝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育儿观,不“唯分数”“唯名校”,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特点、个性爱好,不盲目跟风搞过度竞争,变“成龙成凤”的教育目标为“实事求是”,把学习动力从“外部施压”转为“内部激发”。
少一些“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让教育回归初心,让学习回归校园,理性助推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