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场景下,一体化推进“教育大脑+智慧学习”落地未来社区、未来乡村—— “浙”里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 浙江试点推进数字社会未来教育重点场景建设

网友投稿  2021-09-24 08:08:08  互联网


□ 舒玲玲

“给热爱生活的你,提供一份离美最近的职业。”近日,杭州市萧山区瓜沥七彩社区在其官微上发出一则插花花艺师培训启事。“报考插花花艺师后,可以享受国家专门的人才职业补贴,这份补贴刚好可以抵销全部学费。”更为吸引人的是,凭借插花花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还能获得落户积分20分。

唾手可得的学习,让直指未来的美好生活变得更有想象力。近年来,浙江致力于迭代升级“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突破时空与内容限制,以城乡居民最需要的形式,高水平推进“学有所教”,高质量提供能支撑全生命周期的教育公共服务。而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正是教育公共服务要打通与延伸的“毛细血管”。

学习空间搬到居民身边

“你对哪些课程感兴趣?”“希望以什么形式学习?”“对学习途径有什么要求?”……今年3月,瓜沥七彩社区向居民发出一份问卷调查。很快,1万余份调查问卷从线上线下回笼到社区工作人员手中,内里诉求五花八门。

孩子们想拓展兴趣特长,老人们想努力跟上时代,产业工人们想多学门手艺,创业者们想参加高端总裁班,更多居民则想陶冶生活情趣、接受人文熏陶。“瓜沥七彩社区是一个人员结构完整的居住型社区。”萧山区教育技术中心王颜博士对记者说,精准捕捉到居民需求后,社区相继开出“昭东剪纸”“萧山花边”“滑板初体验”“人工智能机器人”“房产直播电商总裁班”等不同门类的特色课程。

“线上有人人网校,线下有邻里学堂,能不断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省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部副主任章骏杰表示,高质量营造富有浙江特色的未来教育场景,就是要通过数字赋能,将教育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和乡村,将学习空间搬到居民身边,服务最后100米的需求。

基于此,早在今年6月,浙江就发布了《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8月又加码推出《数字社会未来教育重点场景工作指南(1.0版)》,给未来教育重点场景建设框定了“任务书”“线路图”“时间表”。“但在具体的落地层面,不同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因此前期广泛深入地调研需求很重要。”章骏杰告诉记者,社区(乡村)有多少居民、年龄与职业分布如何、有什么学习需求等数据必须精准掌握、动态更新,这是开展未来教育服务的依据和前提。

暑期“双减”新政颁布后,瓜沥七彩社区就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没有学科培训,社区暑托班是居民需要的吗?》的文章,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诉求。据此开出的暑期公益课程刚上线几分钟就被报满,后台还有很多居民留言咨询夏令营课程、暑期全托课程等。为此,该社区在原有社区图书馆和文化客厅的基础上,增设多个教室和共享空间,妥善解决了“社区一公里学习空间”问题。

共享空间放大资源效能

9月13日起,在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个工作日晚上都有新一期面向外籍人员的免费汉语培训课,并细分了基础课和中级课。此前,即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汉语培训课也没有停办,而是转战“云”课堂。

因为社区内聚居的外国人来自60余个不同国家和地区,鸡鸣山社区俨然成为典型的“联合国社区”。“社区教育的重点落在中国文化传播、外籍孩子托管和日常事务处理上。”义乌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坤说,与该社区仅一路之隔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设在这里,还会选派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对外籍人员进行汉语教学,开展多维度的校社合作。

章骏杰告诉记者,作为线下重点场景的邻里学堂,是基于共享物理空间建设的全龄幸福学堂,包括社区托管服务、学生社会实践、居民乐学课堂和老年常青课堂等多种形式。“不仅要用好社区文化设施、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既有空间,以及周边的大中小学校、社区学院、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对于在建或新建社区及未来乡村改造而言,也要全方位布局学习空间,将幸福学堂作为标准配置,纳入建设整体规划。”章骏杰说,既是空间共享,更是资源叠加,旨在建设一站式幸福学堂、打造“一心多点”的学习空间。

作为省首批乡村未来社区建设项目,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是“中国第一农民画村”,去年新落成的中国乡村美术馆是余东村的地标性建筑。柯城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吴伟敏对记者说,美术馆在规划设计时就布局了儿童之家、乡村网络艺术学院、研学场馆等。“每到周末,儿童之家就会变得格外热闹,不仅有‘每周一课’的城乡幼儿‘互联网+’线上教学活动,还有小学和幼儿园名师开出的公益课堂。”吴伟敏介绍,柯城区教育局除了投入50万元用于儿童之家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外,还积极对接城区优质学校,每周安排骨干教师开展公益教学。据统计,自5月投入运行以来,儿童之家已累计服务余东乡村学生600余人次。

海量课程助力共同富裕

“在‘人人网校’上,除了萧山区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外,还接入了之江汇教育广场、浙江开放大学的‘浙江学习网’和面向老年朋友的‘第三年龄学堂’,更有省科协、省社科联等在线学习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浙里办’‘学在浙江’‘沥家园’等平台登录学习。”王颜说,在线学习产生的积分不仅能计入居民终身学习积分存入浙江省终身学分银行,还能在“沥家园”App上兑换特色商品和服务。

在余东村乡村网络艺术学院,一方面,他们邀请美术专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对当地农民画家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邀请农民画家到乡镇中心小学开设拓展性课程,学习者也能成为讲授者。“区里组织骨干教师将余东农民画整理成系列视频课程,上传至省教育共同体平台。”吴伟敏说。余东村还将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腾挪出来的一块近5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成“我在余东有块地”劳动研学基地,通过“一米菜园”形式供柯城区13所小学、12所幼儿园以家委会小组、个人家庭等认领,有效解决了城区学校缺少农业劳动实践基地的困难。

越来越多短平快、碎片化的微课程被开发出来,除了供本地社区居民学习外,不少也被制作成在线课程,汇聚到“人人网校”数字资源中枢。授课者也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和村社达人等,拓展到社会组织与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行业精英等。“有的社区还启动了预约课程,居民可以‘众筹’一门课程,社区负责联系讲课教师和提供授课场地。”章骏杰说,在寻求与辖区内学校的合作中,不少社区还将图书管理、垃圾分类、卫生清洁、知识宣讲等工作岗位设计成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基层治理。

因地制宜、私人定制,多元形态和海量课程使得浙江的未来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真正满足老百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村建设,以整体提升百姓综合素养,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04/xw_4613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