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双减”是一项系统性改革,关乎教学研究、课堂实施、作业设计、拓展服务、校外培训、配套治理、师资建设、家校合作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双减”新政要落地落实落细,就要抓好每一件“关键小事”,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即日起,本报推出《深耕“双减”,细耘“关键小事”》栏目,敬请关注。
□ 江 晨
10月16日,周六。斜风细雨中,分管桐庐县桐君片区的第一组监督员集合完毕。“今天就是常规检查,主要关注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在周末开展学科类培训。”监督员邵立明对新加入的记者说,“双减”以来,这样的常规抽查已有6次。
邵立明和同组其他监督员每次来,都会看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做到周末不开课、周中不拖延,有否在一次次检查中不断规范。“检查分为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形式有抽查和普查两种。常规检查包括机构资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专项检查包括消防配置、周中晚上8:30以后机构是否开课等。”第一组成员边说边朝一家培训机构里走去。
早在2020年10月,为更好地落实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职责,助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桐庐县组建了一支校外培训机构监督员队伍,以进一步充实教育部门的监管力量。“队伍由19名社区学院和成人学校负责人、教师自愿报名组成。他们资历深、情况熟,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同时,我们将全县划分为桐君、城南、江南、富春江、横村、分水6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3人监管。”桐庐县教育局职教成教科科长王先军说,监管时间采用不定期与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双减”后,监管力度更大、频次更高。
今年8月,为配合全县“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监督员队伍对全县800多家培训机构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共筛查出涉及文化艺术、科技等培训内容的机构278家;9月,这支队伍又先后3次启动全县域范围内校外培训机构周末是否开设学科类培训、是否布置家庭作业的专项检查。国庆假期,6路分队连续穿梭在桐庐街巷。监管员们的足迹遍布全县69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县域教育监管力量也借由这支队伍延伸至各乡镇、街道。
“组建这支队伍的目的在于让机构规范办学,同时增强监管力量。从组建之初到如今的‘双减’,这支队伍起到了收集一手资料、配合部门执法的作用。他们获取的信息为综合执法提供了基础数据。”王先军明显感觉到,有了这支队伍,教育监管的触角延长,如今在桐庐,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可控,形势向好。
邵靖华和邵立明同在第一组,此次他们和另一位成员一起抽查。来到桐庐灵动英语培训中心门口,可以窥见内里一片空荡荡。偌大的机构只留了几盏前灯,教室里早已没有师生的身影。“‘双减’后,我们的教室都是空的,周末不会开班。目前租期还没到,暂时就先这样维持。”该机构负责人对监督员说。另一边,桐庐行知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室里有几个在练习写字与画画的学生;桐庐东斋书院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也将学科类课程转成了围棋和书法。没有了学科类培训,他们正在通过转型谋求出路。
“从前机构还在观望,因为政策不够明朗。现在已经确定,校外培训机构有3条出路:一是转型,学科类培训转成非学科类培训;二是转登,营利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转成非营利性机构;三是注销关停。”王先军告诉记者。
一旁,第一组监督员边检查消防装置,边将所见所感如实记录在检查记录表上。核查情况、监管违规、回访记录、督导整改,这些基础工作他们早已烂熟于心。在近期执法部门查处4起问题机构前,就近的校外监督员已第一时间上门核查情况并劝解引导。有了这层缓冲,桐庐的监管也更人性化、更科学了。
“台风‘烟花’来的时候,我们6路小分队也在全县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全面排查,确保安全第一。虽然辛苦,但我们也想为教育多做一些贡献。”邵靖华笑着说。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王先军希望继续做好部署工作,希望增加队伍的巡视功能、聚焦隐形培训的目标可以在下一阶段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