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将阅读好书根植于心

网友投稿  2021-10-22 08:08:08  互联网


□韩 焱

成长在校园里的我,自小就能接触到很多报纸杂志。每每新刊到手,我都会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红蕾》《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就像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扇门,让我沉浸在广阔的文学世界里。

后来,我在欧洲也曾待过一段时光,每次出远门乘坐火车,都能见到当地人手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看得津津有味。那人与书和谐宁静的画面实在太美,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究其实,自己算得上是喜欢读书的那一类人了,从书中获益良多,也正是一本本书将我送上三尺讲台。身为教师,自是希望讲台下的学生们能像自己那样,以书立志,用书养心。要达成这个长远的人生目标,尽管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和语文教师的训练强调是少不了的,但我觉得重中之重需落在培养一个人养成自觉阅读好书的习惯这一点上。

我这里强调的有两点:一是“阅读好书”,而不是“阅读书”;二是要“自觉”地去阅读,而不是被人逼迫着去读。

有些学生其实是喜欢阅读的,但当你拿起他们所看之书时,却发现是一些无需动脑的“快餐”文学,甚至有一些血腥恐怖、尔虞我诈的内容,对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产生不良影响的书。以前我教过的一名学生,她就特别喜欢看玛丽苏甜文,课上课下都忍不住阅读。有次她妈妈来校跟我交流提及这点时,说起上初三那会儿,对女儿这种不分轻重主次的“迷书”行为特别生气,就一不做二不休地把女儿房里这类“闲书”搜罗出来全部烧掉了。虽说做妈妈的在行为上偏激了些,但不难看出,妈妈对女儿读这类没有营养的书感到着急与愤然。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学生问我,我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告诉他们,所谓好书,不一定全指那些经岁月筛选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凡是语言和思想兼美的书就是好书,它们可以有效解决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你脚踏实地地摒弃浮躁心态更加热爱生活;它们可以净化你的思想心灵,让你看到这个世间的澄净美好;它们好比是一面镜子,让你从别人的经历和思考中去反省去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去涵养和修炼自身内在的素质。

另外,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自觉的能力,借由课堂上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达到促使学生去自觉阅读、自觉学习、自觉思考的目的。我觉得言传身教很有必要,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跟学生分享自己看过的书及评价。比如,学生们能从我这里知晓季羡林先生朴实文字间的博爱慈悲,琦君作品中至善至真的温暖情怀,简媜散文的清丽婉约与细腻深邃的情思,等等。

实践证明,我的这些举措引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些学生课后主动来找我索取书单,这就比我以教师的身份去要求他们阅读显得有效。后来发展到有学生在遇到好书后也会主动推荐给我,哪怕是他们已经毕业走出校园了。他们推荐的一些书还真有我没看过的,内容确实也不错,甚至还有学生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还记得跟我换书看,由此可见,我要求他们保持长期阅读习惯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成效。

更为重要的是,有温度的恰当文字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曾经,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求助文章,是一位读者提及他表妹近段时间经历了一些烦心事颇有些想不开,时时有轻生的念头。身为班主任的我果断在当天晚自修前组织全班学生用心给这位表妹写一些鼓励的话语,然后又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学生们和我写的这些文字修改整理好发给了报社,第二天便登载了。根据后续报道,我了解到那位读者把这些有温度的文字转给了自己的表妹,表妹也没想到竟会有那么多陌生人如此的善解人意,感觉到生活还是有希望有亮色的,还是可以怀揣着勇气走下去的。之后,还有热心读者对我们的这次行为撰文进行了评价和肯定。当我把报上的这些文字拿给学生们看时,他们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发现原来文字还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这已经高于了它本身的价值。

我一直喜欢杨绛先生那句简洁而朴素的话语: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读一本好书,可以令你忘却世间烦恼;读一些好书,可以让你睿智应对问题;读更多的好书,可以助你实现人生梦想。

当下社会,是一个个性彰显的社会,尤其是部分心性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常把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口头禅挂在嘴边,或是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看不懂的火星文,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因为好书可以教会他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人,而其笔下的文字也多是妥当而讲究的,否则便失却了一个读书人应秉持的风范。

因此,我倡议青少年要将阅读好书根植于心,并让书中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地将文字之美思想之美体现于生活的细节之中。好好读书,读读好书,这本身就是对生活应有的一种认真的态度。

(作者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07/xw_4642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