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思维力的进阶与生长

网友投稿  2021-11-12 08:08:08  互联网


□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 徐 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阅读内容和知识,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预测与想象——唤醒语文直觉思维

预测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已读过的内容,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加以印证。而想象是基于一定的阅读基础或内容,代入一定的情景,丰富画面,来达成一定的学习目的,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

1.问题引领的悬念式预测

这种预测方式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测。根据目标要求,推想预测和与之相关联的方法,以及即将发生的过程。如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读到胡子沾上果酱时,会发生什么变化?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呢?带着问题先预测,再往下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线索导向的任务式预测

预测不能随意猜想,而是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线索,带着任务去预测,去发现故事在情节叙述上的规律。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章题目、插图等线索进行预测,还可以在预测的时候提醒学生留意段落的特点。这样的预测聚焦了内容与方法,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深度。

3.还原过程的情景式想象

想象是深入阅读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还原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展开想象,并表现出来。如四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讲到西门豹整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想象当时西门豹会怎么想,巫婆会是怎么样。学生通过多元解读,通过情景式的展演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再现的过程。

二、统整与建构——深化语文抽象思维

单元统整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突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单元的主题,挖掘其中的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建构,在脑海中形成各种行文思路、表达方法等思维框架,从而提升阅读的抽象思维。

1.关注单元主题的内容统整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同一主题的内容要整体关照,分步落实。对单元内容的统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学习整体观。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体会拟声词的句子表现的情景,学写句子”的练习,既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又可以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这样基于同一主题,将内容进行统整,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这个单元要学什么,思考的过程也会更加全面。

2.呈现思维可视的导图建构

面对复杂的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流程图、表单图等可视化工具,把隐性的思考路径思维方式呈现出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信息,提取信息,在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如六年级上册《桥》,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对环境和人物行为两条线进行梳理,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思维导图可以针对内容、方法,也可以针对情感。导图的建构就是学生思维重组、梳理、提取的过程。

3.落实质疑解疑的认知建构

记录问题、探寻答案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学生的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和质疑中深入学习,从而提升抽象思维。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置一连串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思考。你认为两小儿的观点谁正确?他们各自所提出的观点和依据是什么?孔子作为大圣人,为什么会回答不上来?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种个性化的阅读,通过质疑解疑的过程使学生找到思维的矛盾点,激发思维的张力。

总之,深度学习的核心是发展语文思维力。发展语文思维力既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学习的内在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08/xw_4663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