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峰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公布。《实施意见》强调,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重点为注重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实施意见》关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安排,为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通常意义上理解,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技能教育,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助力学生加深对技能学习的重视,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实际上,劳动教育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意义要更加丰富而深刻。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应有更高价值诉求。
职业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为育人机制。然而,在当前职业院校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职业教育特性的认识不够准确,难以安心于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对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产生抵触情绪,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提高思政工作成效,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劳动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良好劳动思维和劳动能力,促使他们安心在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举措。
首先,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方面,通过重点组织学生参加日常性劳动、志愿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能培育学生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近社会现实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直观感受身边事物的变迁,提高学生对国家形势政策的关注度。
其次,通过劳动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劳动教育的扎实有效推进,能帮助学生改变劳动观念,让他们从排斥劳动逐渐向亲近劳动转变,不断增强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真正接受学校的各种专业教学安排,从而使教学环境更加稳定和谐。例如: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专业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思想消沉,负面情绪较多,对专业学习一度非常排斥。针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可以有意识地组织这些学生参加实践性劳动,通过实践磨炼,加强他们对专业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到专业岗位劳动的积极意义,收获到职业工作被认同的幸福感。
最后,劳动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客观而言,受目前的升学机制影响,加之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约束,存在着违纪违规的风险。而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必须要服从组织安排,劳动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纪律教育。基于此,职业院校可以依托有组织的劳动安排,包括校园内的公益性劳动和企业中的生产性实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纪律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