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语溪小学创建于1902年,是入编《中华学府志》的百年名校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北宋辅广创办的传贻书院。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气象科普基地、全国十佳课程建设特色学校、“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团队、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示范学校、浙江省百年名校、浙江省先进学校、浙江省校本培训特色学校等诸多荣誉。
作为全国幸福教育共同体联盟学校,桐乡市幸福教育特色学校,始终坚信“教育就是向人传递幸福的行为”。学校以“让幸福之花开满每个人的心田”为办学宗旨,遵循“大德至善”校训,坚持“德润童年,福泽人生”的办学理念,以落实“双减”为发展新引擎,以高效课堂和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擦亮“幸福教育”底色。
“双减”让“崇德大成”德育更闪亮
落实“双减”,德育先行。学校立足实际,全面推行“崇德大成”德育,让“双减”落地落实落细。
1.立德成礼——道德体验“双减”落地有活力
在“崇德大成”德育实践探索中,通过“立德成礼”课程,为每个年级定制特色活动。比如,一年级开笔礼,全程采用“悦历式”体验。一年级学生统一着装,来到当地的孔庙,参与“朱砂启智”“启蒙描红”“击鼓明志”“孔孟之道”“经典诵读”“行拜孔礼”等环节,既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又将崇文重教的精神延续;四年级的成长礼,让学生们共同度过一个意义非凡的10周岁生日,以学会感恩、分享精彩、体味成长;六年级毕业礼,通过“抒毕业情,言毕业志”,为学生留下美好回忆。在“开笔明志、成长明德、毕业明责”的情感体验中,将德育目标有机融入,让学生在仪式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2.相约星期五——凝聚共识“双减”落实有保障
“双减”时代的家长更要承担家庭育人的责任担当。父母不减责任,孩子不减成长。为此学校积极建设“幸福家校”,借助“相约星期五”家庭教育公益讲座,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给予科学指导。比如,“入学准备全攻略12讲”指导学爸学妈做好入学准备,享受“慢教育”的快乐;聘请浙江万礼公益创始人万里红女士主讲“穷养富养不如教养”;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炳坤老师主讲“了解身心特点,护航青春健康”等。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孩子成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形成减负共识。
3.爱我日——家校合力“双减”落细有抓手
“双减”背景下,为引导孩子与家长有效沟通,助力成长,学校将每月的25日定为“爱我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包括组织家庭会议、制定爱心食谱、爱的抱抱、亲子运动、家庭共读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供家长选择。比如,9月25日,又值国庆前夕,学校设计了“爱的食谱&爱的抱抱”活动,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学习《合理膳食,健康生活》资料,一起商定国庆一周食谱,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付诸行动。同时通过“爱的抱抱”表达对家人的爱。学校试图通过“爱我日”主题活动,以点带面,让孩子和家长善沟通,乐互动,从而塑造孩子阳光健康的心理。
“双减”让“30+10”课堂更高效
课堂是落实“双减”的主要阵地。为了让“双减”有时间保证,学校实行课堂10分钟作业制。倒逼教师把教学设计定位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让课堂练习凸显内容本质,聚焦重点难点。
1.聚焦深度课堂,促进素养提升
首先是要落实深度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以有效问题为导向,学生深入参与探究过程,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其次是深度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获取和方法的习得。在质疑思辨中,引发认知冲突。最后是迁移深度学习经验。通过情境创设、改变条件、运用变式等生成新问题,突破思维定式,并在探究过程中逐级推进、不断升华。
2.升级作业管理,把控作业时间
作业管理是“双减”工作落地的重要抓手。首先通过改变备课模板,增加“作业设计”专栏,提高教师选题编题能力。其次要求教师设计分层作业。按知识结构一般可分三级:A级为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B级为提高练习,重在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C级为创新练习,以素质拓展为主,通过变式训练帮助学生构建深层次的知识体系。最后是统筹作业内容。实行“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逐级把控责任制,形成“一日一公示”“二周一检查”“一月一调研”“一学期一回顾”的作业管理体系,开辟各班优秀作业展评专栏,定期进行学科优秀作业展评。
3.构建评价体系,促进个性发展
深度学习视域下构建校本评价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建立与育人方向、学校文化、课程目标一致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也关注学生高阶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支持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态度、认知、行为,从而促进素养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
“双减”让“具境学习”体验更灵动
具境,是指为学习者设计具体、具身和具象的学习情境,学生能在其中开展具有一定复杂性、需要全身心投入、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境学习”则是通过设计丰富而灵动的具体情境式浸润学习、具身情境式体验学习和具象情境式创新学习,开展以日常扫除、农场种养和作品创作为主要任务的整合式、项目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促进劳动素养提升。
1.具体情境学习:以劳育美的“日常扫除”浸润学习
基于劳动与学习整合的理念,重建“打扫卫生”劳动课程,设立伴随学习活动整个过程的责任岗位,把传统说教与搞卫生活动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估方式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制订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在浸染熏陶中培养每个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具身情境学习:以劳强体的“农场种养”体验学习
让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统一体,学生在身体、环境及其交互活动协同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如设立幸福小农场班级实践区,聘请农村孩子的家长为指导员,师生一起学种、养护,经历垦地、种菜、浇水、捉虫、施肥、收获全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情况,辨别简单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方法。通过饲养鸡、兔、鱼、牛蛙等动物,掌握饲养技术,了解水生和陆生动物、卵生和胎生动物的不同习性与繁殖特征。利用农村学校周边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展季节性、特色性农事研学活动。比如,参与农事项目,春季养蚕、秋季采菊、冬季挖桑等;体验特色农业活动,稻虾混养、蔬菜种植、水果种植、苗木栽培等。
3.具象情境学习:以劳增智的“作品创作”创新学习
依靠具体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形象出发,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劳动工具进行创新制作,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和才能。如开设植物工坊加工站,以校内实践园中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在识别、采集、分类、压制、拓染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创新、加工制作,做成一系列小乐器、印染小物件等。创建木艺STEM智造间,围绕种植后的植物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利用、创新物化。如在木匠师傅的主持指导下,从模仿、尝试开始,以活动体验为主要形式,经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评价的整个过程,最终完成小圆桌的制作等项目。
(杨建伟 陈梅娟 供稿)
语溪小学百年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