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杭州:交出“美好教育”新答卷

网友投稿  2021-12-24 08:08:08  互联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时代的考题已“张榜招贤”,杭州教育人“揭榜答卷”——始终锚定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主线,围绕“让每个受教育者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聚焦教育发展的紧迫性问题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与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打造“美好教育”的杭州样本。

深耕“双减”,畅享学后美好时光

“孩子参加学校的创意科学社,回家就制作了一个迷你吸尘器,真是太棒了。”学生徐鑫的家长发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不少学生家长的共鸣。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作业减少,好玩的课程却越来越多,放学后这段时间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美好时光”。在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42门少年宫社团课程将“少年宫”搬进了校园里。

根据12月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杭州市97.79%的中小学生、97.9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这份满意背后,除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资源,更有赖于健全周到的课后服务保障、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比如推进“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扩大课后服务志愿者队伍,强化数字赋能以改进课后服务管理,等等。

而这一切,早在今年暑期托管时已初现端倪。全市8个区启用103个暑托点,两期共吸引1.35万余人次小学生参加托管,为秋季学期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延续与各级青少年宫的合作,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有益补充。据统计,杭州市各级青少年宫已经与24所中小学校合作开展课后服务,开设拓展性课程197 门;8家市级单位已推荐第一批课程清单,共有课程285门;全市中小学共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约6600人。

为推动“双减”改革走深走实,早在今年9月,杭州市就专门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28个市级部门,协调推进全市“双减”工作。一方面,在全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检查、暗访,同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管理和预收费风险管控,引导全市1247家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如期完成“两转一注销”工作,压减率达100%。

另一方面,杭州市还发布了《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水平实施方案》,致力于通过健全学校作业公示管理、督导评价机制及家校合作机制,真正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作业管理等为切入口,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引导教师做好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提质增效、作业减量提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让百姓共享家门口“美好教育”

近有海潮寺,西见城隍阁,东挽钱塘江,位于杭州望江新城的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一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坡屋顶、花格窗、清水砖墙,无不展现着宋韵文化之美。

这所由杭州市时代小学领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不仅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新学校,也正在成为备受老百姓期待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今年,杭州连续第2年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6万个”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计75个项目达到核验要求,新增学位7.2万个,完成率为107.14%,项目平均进度为100%。75个完工项目中有52所中小学、幼儿园已于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当地入学(入园)紧张问题。

一座座“家门口的新学校好学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背后则是一项项大手笔:上城区今年教育配套建设经费投入达17.3亿元;临平区除了完成市民生实事3个项目,还将14个新建学校项目列入区民生实事,总投资约17.5亿元;萧山区在完成市民生实事12个项目基础上,今年还有9所学校在建,总投资约30.56亿元。

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多部门协同合作、多管齐下,才有了校园建设的高效率。上城区、西湖区、余杭区、萧山区、淳安县,加强协调配合联动,发改、国土、规划、财政等部门做好配合指导,共同破解规划调整、土地指标、征地拆迁等项目要素难题,确保项目落地和建设。各建设单位、审批部门、属地街道建立联络制度,强化工作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而像钱学森学校这种“名校+新校”的名校集团化模式,在今年的新校建设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通过输出优质教育教学团队和成熟管理模式,使得新建学校迅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杭州也正在推动跨区域、跨层级的新名校集团化办学,以实现区域间的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从而更好助力杭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目前市教育局正在编制《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修编(2019—2035年)》。到2035年,杭州市区将新增84所高中,新规划范围也从原来的主城区扩大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等区,更好促进全市的教育优质均衡,为建设杭州“美好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多措并举,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2月10日开始,杭州“荣誉教师码”上线试运行,老教师们可通过“杭州市民卡”App上的“荣誉教师码”刷码过闸。30年教龄教师免费乘车政策实施半年以来,广大教师对其给予了一致好评。

近年来,杭州市一直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强化教师待遇保障,落实减负增效等举措,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优惠待遇,努力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杭州市积极提升教师待遇,实现了公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长效联动机制;构建多途径教师住房保障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专项公租房或教师公寓;扩大教育领域市级高层次人才覆盖面,让更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享受全市人才政策红利。

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杭州市积极落实教师减负增效政策,推动“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4条落地,落实进校园活动清单管理,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跑零次”等举措,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让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这些年来,杭州市通过不断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名师梯度培养制度,让教师职业发展更有干劲。实施满30年教龄教师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政策、中小学满20年班主任荣誉证书制度,全市范围内评审表彰了2021年度市首届杰出教育工作者、选树了2021年度“四优秀一突出”优秀教育人才。

杭州市还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研制“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负面清单”25条,为全市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划定“师德红线”和“行为底线”;健全教师合同承诺机制、信用档案管理机制、师德违规查处机制、违规通报问责机制等4项机制,贯穿师德管理全过程;积极推进师德专题教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抓好师德警示教育。

此外,杭州市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岗位责任感、职业幸福感,唱好杭州教育青年教师的好声音。

“双新”探索的实践先锋

今年9月29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由省教育厅教研室、杭州市教育局主办,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国展示“新课程新教材”在杭州的实践探索。

去年,杭州市被教育部认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杭州高级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绿城育华学校3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校。

当天,还有15所学校(校区)分别承办一个学科,展示“新课程新教材”在各学科领域的教改新范式及重点研究方向。

这些新范式的涌现,也是杭州作为浙江普通高中“双新”探索的实践先锋,向全省乃至全国交出的新答卷。

一年多来,杭州市成立了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各学科研究小组,从建立和完善机制、加强培训教研、实施项目研究、推动示范帮扶等方面全面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学校和各级教研机构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性问题,开展了学校课程体系重构、学校管理体制改进、学生评价研究等富有积极意义的项目研究。

为更好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双新”理念,市教育局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双新”教学市级培训活动20多次,参与教师超5000人次。全市普通高中管理、教学人员网络培训参训率达到100%,平均参训75个小时,在全国各示范区中处于领先水平。各学科研究小组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市级专题教研活动40多次,及时发现、探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了全市“双新”课程教学的高水平。

此外,在“双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发挥市属高中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校集团化、“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等方式,帮助区域外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跟进实施“双新”改革。

11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主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年度总结交流视频会隆重召开。杭州市推荐的严州中学梅城校区作为全国4所经验交流学校之一在会议上作示范建设经验成果交流。

深化改革,擦亮职教“杭州”印记

10月22日,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双桥校区正式开工。新校区位于杭州“云城”核心地带,建成后将为“云城”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两个月后,一纸《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杭州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等需求出发,要求高标准建设职业院校、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服务社会经济,为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为“杭州智造”“中国智造”夯基垒土。

于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再提速”,新时代“双师型”职校教师队伍“再扩容”,各级各类产教融合“再发力”,杭州职业教育进入升级发展黄金期。

为更好地对接“十四五”发展新需求,各中职学校不断升级专业布局。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新增航空服务专业;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新增网络信息安全和金融事务专业……截至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达281个,精准匹配杭州主导产业,能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线技能人才需求。

新校区不断拓展,新专业应需而生,更呼唤高水平的职教名师团队和高黏性的产教融合企业。目前,杭州市已培育5家区域特色鲜明的市级产教融合联盟,24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5个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经济开发区统筹规划的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及6个“中高本”协同发展的省级产教融合工程项目。

“全市职业院校还成长起一批批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杭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负责人介绍,教师们还主动参与社会服务,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开展各类培训。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约32.6万人次。

“年初制定的全市建设10所以上老年大学(学堂)的任务也已经超额完成。”该负责人欣慰地说,作为杭州市教育局民生实事项目,开展老年大学(学堂)建设的任务被层层分解到各区、县(市),并将其与未来学养社区建设、推进共同富裕等结合起来。到11月底,全市已建成老年大学(学堂)13所。

规划先行,公办初中提质强校交出高分成绩单

主城区民办初中平均报名录取比降为2.50∶1,城乡教共体和名师乡村工作室覆盖全市乡村学校,新改扩建公办初中(校区)49个。这一组组数据,是杭州市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以来交出的一张高分成绩单。

2020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出台了《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八项行动提升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行动实施一年多以来,公办初中发展保障进一步强化,新名校集团化战略进一步深化,招生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办初中教师、校长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办初中特色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成绩的背后是各项教育举措的支持,是全市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努力。

为保障公办初中发展,杭州市教育局强化教育配套“三同步”刚性落实,将中小学建设标准由原来的每平方米4000元提高到6500元,探索采用差异化“百户比”指标配置。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共新建公办初中(校区)16个,改建、扩建公办初中(校区)33个。

为进一步带动区、县(市)教育质量提升,杭州市一方面积极推进以“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治理跟进”为主要特征的新名校集团化战略,积极深化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另一方面以点带面,组织专家帮助首批55所试点学校定制“一校一方案”,鼓励支持实施一批课改项目,推广一批可复制的办学经验。开展名校集团化的公办初中总数达150个,占全部公办初中的72%,教共体已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学校和73%的镇区学校。

与此同时,杭州市积极推动公办初中特色化发展。如上城区以“校校有特色,一校一亮点”为目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富阳区通过提质强校项目化管理推进学校工作的整体提升。

此外,杭州市面向校长、教师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健全教师绩效工资调整与公务员收入分配政策调整联动机制,增设教师专项奖励;深化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深入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校长培训,组织首期公办初中校长培训班等。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杭州市对公办初中的提质强校行动的探索将步入深水区,将有一系列政策来支持。

让适龄儿童“有园上”又“上好园”

11月29日至30日,杭州市幼儿园城乡互助共同体研讨活动在富阳举行。滨江区钱江湾幼儿园、滨江区钱塘山水幼儿园、富阳区新登镇第二幼儿园、富阳区常绿镇中心幼儿园、富阳区城西泰和幼儿园的5位园长作为“山湾共心园”共同体的领衔人,梳理了互助帮扶的点滴心得,并承诺将继续扎实开展共同体活动。

今年,杭州市幼儿园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99.89%。在农村,家门口的幼儿园优质低价,引得不少幼儿回流家乡,出现了农村新办幼儿园招生爆满现象。

而发展农村公办园,搞好教育托底保障正是杭州学前教育公益为先、扩容增质、均衡优质发展的一个侧影。

随着城市扩建和人口政策调整,杭州市已将配套幼儿园标准提高到每百户12个学位,并确保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切实保障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截止到11月底,今年杭州市共新建配套幼儿园45所,新增学位17820个。

2021学年杭州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显示,杭州市现有幼儿园1068所(园区1599个),在园幼儿38.5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户籍幼儿入园率99.25%,毛入园率115.9%;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90.02%,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76.29%;90%的幼儿在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有园上”的发展目标。

为了进一步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杭州市通过名园集团化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整体提升各类幼儿园质量,实现既“有园上”又“上好园”的目标。目前,全市等级幼儿园覆盖率99.96%,农村地区也达到了99%。其中省一级、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2.11%,该发展指标已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提升幼教质量的关键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杭州市教育局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准入及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标准,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职工持证上岗要求。2021学年全市教师资格证持有率达到99.82%,并逐年提高事业编制教师占比,目前全市有编制教师13357人,占教师总数的40.94%。

此外,杭州市教育局在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依法落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民办幼儿园按等级幼儿园要求,合理确定相应教职工的工资收入,确保工资标准不低于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引育结合,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

10月23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正式启用;中法航空大学瓶窑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永久校区正在积极谋划推进中……一座座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现代化美丽校园在杭城拔地而起,为杭州市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夯实“地基”。

高水平大学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平台,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源泉。高水平大学如何建呢?引育结合,正是杭州市开出的一剂“良方”。所谓“引”,就是通过实施“三名工程”,引进高水平大学;所谓“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

2017年,杭州市正式启动实施“三名工程”,实施至今,已实现了从初显成效到成效显著的跨越式发展。“引进建设项目已经成为杭州构筑全球人才蓄水池的重要途径,在人才聚集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西湖大学正式签约PI(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177名;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已引进全职教学科研人员57人、双聘教授198人、博士后151人;中法航空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学院院长、学术人才、管理人才,已录用40余人。高端人才培养已粗具规模,每年培养人数稳步增长。今年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新招收研究生426人;西湖大学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开展第五期博士生联合招生,新增培养博士研究生313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首批642名产教融合研究生陆续报到。

杭州市政府通过开展市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新型专业建设工程、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和“一校一策”的方式,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在同类院校中争创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市属高校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分别在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上取得突破。

杭州市将继续通过引进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支持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

“五育”融合,守望学生美好成长

踩石过河、跳长绳、滚轮胎、足球绕杆射门、拔河……前不久,杭州市浦沿小学举办了第十九届体育节,以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迎亚运、强体魄”。

围绕“喜迎亚运”主题,杭州创新开展了阳光大课间活动展评、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冬令营、市区高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在为办好“家门口的亚运会”鼓劲助威的同时,也成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抓手。

倡导培育“感恩、勤奋、明礼、责任”的杭州学生共同价值观,以此丰厚“美好教育”内涵,杭州始终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致力于通过“美好教育”点亮每个孩子的美好人生。

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为把美好道德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杭州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尤其在今年,各校纷纷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学习拓展到全市三年级、五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

在杭州,100%开足开齐体育课、美育课和劳动课是全市中小学校的共同遵循,而这也让杭州教育在德智体美劳各维度全面开花。遴选的4个案例全部入围浙江省“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入选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占比近1/3;在全市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中,仅科学知识网络普及,就吸引了全市近4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线上活动……

临近年底,杭州再遇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但全市大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却临危不惧、防疫有道。这份从容背后,是杭州积极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全市教职工接种率超过90%,3~17岁在校(园)学生(幼儿)接种超额完成任务。

始终秉持“健康第一”理念,杭州全面落实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持续推进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大行动”外,杭州又启动实施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五项行动”,规划未来5年全市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领域,并与市卫健委联合成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共同守护杭城青少年的美好成长。

“教育有数”,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

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正式在“杭州城市大脑”App和小程序端上线“安心培训”服务。这是一款集成全市面向中小学文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基础数据,提供便民查询、在线审核、风险预警、信用评估“一站式”服务功能,帮助学生和家长选择有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的线上智能监管平台。

近年来,杭州市通过实施两轮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杭州市教育局继续对标对表省市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推动全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

根据教育发展实际,杭州市教育局制定了《杭州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实施“教育有数”行动,围绕打造教育行业新基建、数字学习新模式、教育治理新格局等目标任务,重点建设支撑一中台、智治一张图、服务一指办等七大工程,推出首批16个应用项目,以小切口撬动大场景,加快推动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教育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一个教育主题数据库、一个教育数据运行管理平台和一套教育应用可视化平台,夯实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底座。

杭州市教育局梳理了教育领域64个办事事项,分类别综合集成到“学在浙江”场景,打造“一站式”网上教育超市,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实现了入园报名、入学报名等6个办事事项指尖高效办理,研究生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等考试服务手续进一步简化。

在实施“教育有数”行动中,杭州市教育局将“安心培训”“入学预警和学区地图”“入学入园一件事”等教育民生类重点应用场景列入数智杭州建设工作、场景和制度三张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同时,布局未来学校,启动“数字教育标杆校”创建工作,围绕校园管理、教研教学等主要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推进“美好教育资源云”建设,汇聚精品资源,打造杭州特色的在线教育平台等。

此外,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县教育部门揭榜挂帅,承接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样本。

“三清三精”的杭州经验

放学时间已到,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文汇校区南门口的仁和仓街,却显得有些“冷清”。原来,文汇校区有了一个偌大的地下停车场,现在每到放学,开车的家长会先在社会车辆停车区域等候,学生按年级分批放学后,家长再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区域将学生接走,两个空间互通使得一个年级的学生在10分钟内就可离校。

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则组织了一支“护苗岗”队伍,由家长志愿者一起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基本实现家长开车送孩子时,“车停稳、开车门、查物品、娃下车、关车门”5秒内完成,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

在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前的交叉路口,交警专门设置了一个可变车道,并增加了东向南(东)左转掉头的信号配时,缓解了校门口的拥堵状况。此外,在交警和公交公司的通力合作下,目前杭州市已开通600多条“求知专线”、延长14条线路服务时间,让学生上下学更加安全、方便。

不论是利用地下空间还是增设志愿护学岗或是开通专线,这些都是“双减”之下,家校属地三方协同探索治理校园周边拥堵问题的生动实践。

上下学期间,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治理难题。随着“双减”工作全面落实推进,放学时间和晚高峰重合、夜晚放学的安全等都成了新出现也亟须解决的难题。

10月9日,杭州市“双减”工作专班印发《“双减”背景下深入推进“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三清三精”为突破口,找出每所学校拥堵原因“对症下药”。

首先是清楚学生出行的方式,细化到学校里各年级、班级的家庭中,开汽车、骑电动车、步行接送等方式各占多少比例;其次,清楚校园外部环境,尽可能地在校园周边,挖掘可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的场地;再者,清楚各校门口拥堵原因,“双减”专班的办公室有一块大屏,直接连接着各学校大门的摄像头,工作人员可随时调取各校上下学时段学生进出的画面。同时,学校做到精细管理,属地做到精心服务,家长做到精密配合,真正实现“一校一方案”。

现在,“三清三精”的杭州经验已经让全市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全市学校周边的平均拥堵延误指数为1.7,较上半年的1.82下降了6.5%。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10/xw_469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