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坚持问题导向是面对、聚焦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和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是认识和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属性。矛盾的统一性,即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属性;矛盾的对立性,即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当矛盾的对立面处于力量的相对平衡中,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矛盾的斗争性处于从属地位,事物发展就以和谐为主要特征,问题处于隐性地位;当矛盾的对立面处于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双方处于相互否定中,则矛盾的斗争性占主导地位,矛盾的同一性处于从属地位,和谐的状态被打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就会展现出来。问题就是矛盾的斗争性在现象层面的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是深刻把握问题与矛盾辩证统一关系的典范,他在充分认知“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的基础上,形成了在把握矛盾、推动社会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以全新视野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中实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飞跃,鲜明的问题导向是贯穿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主线。坚持人民至上,是对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刻解答;坚持自信自立,是对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的深刻揭示;坚持守正创新,是对理论如何创新、怎样创新的精准概括;坚持系统观念,回答的是如何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坚持胸怀天下,是如何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答案。坚持问题导向,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的起点和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本身,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目标、道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才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发展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问题,才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改革开放后,正是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我国才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我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出了百年伟大征程是在勇敢面对问题、不断解决重大问题中实现的科学结论,揭示了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奥秘;立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不断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克新时代实践难题的过程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者单位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