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技小院如何赋能“大思政课”

网友投稿  2023-05-16 08:08:08  互联网

福建农林大学师生在科技小院观察农作物长势。学校供图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们的回信,在青年大学生中引发强烈反响。日臻完善的科技小院模式,已成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如何利用好科技小院贴近乡土、强调实践的特性,为涉农高校大学生开好上好“大思政课”,培养服务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知农爱农能兴农的新时代人才?本期我们共同关注这一话题。 

    作为在农业生产一线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者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科技小院与“大思政课”开门办思政、突出实践导向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以科技小院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搭建实践课堂、凝聚育人合力,为“大思政课”赋能,对于涉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大思政课”育人厚度。“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格局,“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办好“大思政课”,各涉农高校党委可探索“党建+科技小院”模式,将党支部建在科技小院上,发挥好科技小院的党建引领作用。

    要引导大学生提高政治站位。科技小院党支部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充分利用农业科学服务生产实践的最前沿优势,开展特色“三会一课”、理论学习、实践服务,为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引导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将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和服务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突破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的小我,成就胸怀国家和人民的大我。

    要引导大学生磨炼意志品质。科技小院党支部应号召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从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要引导大学生坚持学、思、用贯通,以更加奋发的状态砥砺强农之志、展现为农担当,在服务农业生产一线中感悟“三农”之艰,以“自讨苦吃”的态度强化思想淬炼。

    推动实践课堂建设,丰富“大思政课”育人深度。“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视野。“大思政课”承载着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任,须推动实践课堂搭建,鼓励大学生走进科技小院,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实践能力、深化理论认识、锻炼精神意志,突破传统思政课堂的局限,丰富“大思政课”育人深度。

    要引导大学生深入调研。教育引导大学生依托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乡村农家,将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与现实热点结合起来,在走进基层、走近群众的所见所闻所思中了解“三农”现实,并发现问题,开展深入调研。

    要引导大学生解决问题。大学生通过科技小院深入生产一线,重在促进知识向行动的转化。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的考验,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成长闭环,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提升大学生办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真本领,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成果带进百姓家。

    凝聚社会多方合力,拓展“大思政课”育人广度。“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师资。“大思政课”的师资不仅局限于校园,更应汇聚社会多方合力。近年来,科技小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为凝聚社会合力、拓展“大思政课”的育人广度提供了可能性。

    要厚植大学生的爱农情怀。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三农”问题,是培植大学生爱农情怀的基本前提。要依托科技小院搭建讲台,引入基层技术骨干、先进模范及名师大家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聘任“科技小院讲师团”担任实践教育导师,帮助大学生了解“三农”,增强爱农情怀,提升大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感、责任感。

    要练就大学生的兴农本领。依托科技小院打破高校与社会、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壁垒,充分共享师资力量,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为大学生练就更符合一线生产实际的本领提供更多指导。要培育大学生以人民为师、与人民同行、为人民服务的大德,引导大学生多向基层劳动人民取经,使科学研究更符合“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

    (作者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本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化’阐释”[项目批准号:FJ2022XZB029]阶段性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17/xw_4742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