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声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创新声乐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始建于1958年的鞍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鞍师”)始终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扎实开展声乐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声乐优秀人才。
优化声乐教学理念
鞍师在系统研究声乐、全面掌握声乐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学校深入思考新时代声乐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优化声乐教学理念,强化声乐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夯实了改革的基础。
学校与不同单位联合主办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路径与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媒介技术带来的当代艺术激变”“新文科语境下的美育”等议题;联合举办以“音乐与人生”等为主题的“卓越讲坛”系列专家讲座,让教师们更加了解音乐及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的综合人文素养,提升对优秀声乐作品的感悟与鉴赏能力。特聘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到校进行教学指导,提升声乐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丰富声乐理论教学内容
鞍师充分发挥民族声乐作品的教育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声乐教学,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民族声乐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内涵,并自觉成为民族声乐的传承者、弘扬者。
鞍师成立民族音乐研究所,从区域化和本土化的学术视角出发,以“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实践与传播”为主题,搜集和整理历史文献、田野采风,深入挖掘和研究民族民间乐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集研究、展演、创作、培训和管理于一体进行策划与实施,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学术交流平台,面向高校、大众,多角度、多维度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鞍师立足于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历史梳理,探索如何发掘、保护民族音乐文化。以国家、省、市、校级科研课题和项目为抓手,教学辅助科研,选取民族乐器专业中优秀的学生建立鞍山师范学院“鹿鸣”实践工作坊,学习、排练《鹿鸣》《秋风辞》《卧龙吟》(民乐小合奏),并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项目小型剧目和作品创作项目,通过跨单位、跨学科、跨学界、跨国界的协同合作,针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问题,推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鞍师开启民族音乐之旅,举办“寻根、护根”为主题的民间音乐主题讲座,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明确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热爱和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实际行动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继承者、发展者和传播者。
创新改革声乐实践教学方法
声乐课程是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基础,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延伸。鞍师重视声乐实践教学的作用,科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鞍师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多所音乐学院教授学者及著名歌唱家到校讲学、举办师生音乐会、进行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感受音乐魅力、领略艺术家风采,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逐年举办音乐类专业技能展示暨实习(就业)推介大会,充分展示学生们娴熟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为参会企业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用人单位对学生们的高素质表现给予一致好评。学校官方微信号开设《奇妙“云”实践》栏目,充分开展线上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明确方向。鞍师以“尊重个性,力求发扬民族音乐,陶冶学生艺术情操,丰富高校音乐文化活动,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实践”为目标,培育和建设一批优秀的专业乐团和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声乐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成立国学中心“音乐制作中心”,致力于各类原创音乐研究与词曲创作,优秀作品唱响音乐舞台。“音乐制作中心”打造完全由“鞍师制造”的“新年校园民谣专场演唱会”,演绎的歌曲半数以上由鞍师师生倾情创作。 (孙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