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怡晗
疫情影响下,我省多地高校寒假变成“加长版”,大学生提前返乡、无法跨省流动的现状,也促使不少高校对寒假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作出改变。疫情常态化下,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有哪些新变化、新需求?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成为当下高校推进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新思考。
疫情防控、托管服务成实践主阵地
“身为一名预备党员,更应该学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虎年新春伊始,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盛浩翔就开始了一场意料之外的社会实践,家住杭州市富阳区的他主动报名,连续4天坚守在抗疫一线,身着防护服协助开展核酸检测。
寒假期间,国内多地疫情散发,省内杭州等地疫情形势严峻,不少提前返乡的大学生也主动加入到抗疫志愿服务中,坚守在搬送救济物资、运送储备食物、登记协调需求等岗位,在这场特殊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青春力量。
不仅是疫情前线,“双减”下的第一个寒假,各地寒假公益托管班也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阵地。
“落笔方法决定着钢笔楷书笔画最基本的粗细变化和美感,是需要大家掌握的基本功。”在慈溪市青禾爱心俱乐部,返乡大学生为孩子们讲解硬笔书法知识。在为期9天的托管班里,16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14所高校的学生,接力开展寒假陪伴学习志愿服务。不少高校还提前规划帮扶项目,浙师大人文学院开展线上“诗词童行”志愿活动,学院组织学生通过线上讨论、视频通话等方式,开展一对一诗词教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组建助力“双减”专项服务队,学生们开展课后作业辅导,探索青瓷文化“四点半”教学等,参与学子遍及两省三市。
自选项目、线上调研成实践新途径
“出于安全考虑,今年寒假学校减少组织以团队为单位的集中性社会实践活动。”浙工大团委副书记金诗南表示,安排分散化、时间短的项目成为寒假社会实践的趋势。
不少高校发布了实践选题清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长,自主选择、规划实践项目。中国美术学院组织开展“青春筑梦,家燕归巢”寒假社会实践,围绕基层服务专项实践、亚运宣讲、传统文化、迎接冬奥会等主题,学生可以通过图文、艺术创作、视频等方式呈现;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寻访身边茶人”故事征集、探索家乡城市的发展现状等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开展实践。
寒假前夕,共青团中央开展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上持续发布各地岗位需求。省内不少地市团委结合需求及时发布基层实践岗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寻找岗位的“燃眉之急”。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有地市反馈,在平台测试阶段,模拟岗位刚上线就被学生‘秒杀’。”团省委学校部工作人员程正俊说,不少地区统筹相关资源,拓展实习岗位,丰富实践内容,确保参与活动的学生有所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寒假,全省有79个县市区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提供岗位3482个,招募5928人,岗位多在国家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
疫情下的寒假,通过线上形式开展“云调研”“云实践”,或对优秀校友进行网络访谈等,也成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选择。部分大学生把“寒假返回母校”这一常规实践项目变为“云返校”,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为高中母校学生介绍就读高校专业学科建设、“三位一体”招生等情况。
“线上开展社会实践弥补了物理空间缺失的短板。”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项淑芳说,因疫情影响,有次规划纪念馆临时闭馆,她果断调整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寻找红色人物后代,通过在线视频等方式,进行口述史采访。“这段化‘被动’参观为‘主动’参与的实践过程,让学生收获更多,覆盖面也更广。”
精细管理、多方协作让实践“不鸡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考虑到过年等因素,多数高校对寒假社会实践不作硬性考核。这也导致部分学生选择“走过场”或干脆“躺平”。也有学生认为,寒假返乡后社会资源有限,即使实践也很“鸡肋”。
“开展社会实践时间不论长短,只要真实去体验,总会有收获。”浙师大人文学院辅导员张峻峰说,自己在大学阶段曾参加过15天的生存挑战,这段经历让他受益至今。事实上,在大学后半阶段,学生面临着写毕业论文、考研、就业等压力,假期很难参与社会实践。因此,学生要合理安排假期,让自己走出去、动起来。
“社会实践让我认识到不一样的世界,不再以单一视角思考问题。”2021年全国“最美大学生”、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黄君婷认为,社会实践需要深入社会,了解真实状态,避免走马观花。她曾带领团队志愿者走过11个省,深入10家红十字会、医院OPO组织,开展器官捐献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她建议同龄人要在实践中主动策划,思考的内容要及时形成文字,这样才会不断进步。
“疫情也促使高校对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项淑芳表示,实践是学生确立职业生涯方向很重要的一步,也是育人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疫情常态化下,学校要结合学生成长需求,精准、有效地设计实践项目,强化学生调研培训,合理配置实践项目团队。在调研阶段,主题要更鲜明、突出,要用好思政课、集体会等载体,从而引导实践出实效。
中国美院团委书记卓美红认为,对自主化的项目也要及时指导。为推进实践项目落地,学校团委针对寒假发布的4个实践方向,分别建立QQ群,申请入群的900名学生中,大部分都有效参与到了实践项目中。
“今年寒假,通过团中央、各地发布的岗位信息参与实习的学生反馈较好,但由于岗位数量有限,不少学生在家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或抢不到理想的岗位,由此可见,依靠单一平台开展实践较为局限。”金诗南说,建议政府部门、社区街道、文化场馆等结合自身需求和社会关切,为学生开放更多的实践渠道,不仅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长真知,也可以填补春节期间人力资源紧张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