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总决赛
教师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指导实践教学
2021级护理学本科生上党史教育课
广西医科大学是广西较早开办护理学本科教育、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学校护理学专业创建于1934年,2000年开始招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不断传承创新、探索实践,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门护理学专业认证,是广西优质本科专业、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建设基地、护理学博士点建设单位。围绕“道德高尚、岗位胜任、专业突出、创新思维”的地方卓越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德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医教协同育人和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了“德术并重·交叉融合·医教协同·智慧教学”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注重党建引领
构建“德术并重,以德为先”的南丁格尔育人体系
1.构建“大思政”专业育人格局。坚持以党建引领,统筹整合育人资源,创新性地推进“党建融合工程”,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新格局。学校主要通过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融合的有效模式,实施“先锋党员+”立德树人行动、“提灯名师”导航计划等项目。构建“专业+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通过开展“用护院故事讲中国故事”“用护院精神讲使命担当”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举办“最美逆行校友”系列思政讲座,拍摄并制作系列“战疫金课”;开发《护理教育与诗性追求》读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活动。建立“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导航学长”四位一体思政工作体系,建立全面联动引导机制。
2.搭建“大健康”实践育人平台。建成全国医学院校首家“南丁格尔精神宣教馆”,成立“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总队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分队”,编写《当代南丁格尔》读本,与附属医院共建“南丁格尔精神实践育人”基地,打造专业思想与职业精神教育融通的特色实践平台。成立“急救天使先锋公益社”“小霞天使健康促进公益社”等专业社团,开展“健康中国我先行”“寻找家乡最美护士”等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四微一端”网络育人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等线上渠道,推出思政教育网络创新作品,建成线上、线下深度联动融合的育人机制。
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他们成为推动广西护理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数百名优秀校友奔赴一线,白衣执甲、舍身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批校友因此被评为全国和省级先进典型。如,校友梁小霞两次请缨,不畏艰险,不辞劳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校友张丽艳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广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注重融合创新
探索“交叉融合,护理+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突出专业特色优势。通过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举办“中日老年健康与服务学术会议”“东盟—广西国际护理论坛”等跨领域、跨行业、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建立汇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师生教研团队,开展跨学科如“护理+公共卫生”“护理+老年保健”“护理+产育健康服务”等教研团队建设。建设与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融合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如“月子你坐对了吗——产褥期护理”“临床应用整体护理学”“实用老年护理保健技术”等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2.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教—研—践”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建成专业实验技能中心、护理科研中心、社会实践基地等,促进专业实践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搭建学生实践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定期举办院级和承办校级、省级、国家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以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实践能力。建立多领域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打破校校行政壁垒,建立“微天使”“线上+线下”协同创新联盟,与兄弟院校联合,促进协同发展。
通过改革,学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效果显著。本科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9%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获第二届全国护理学本科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华中华南分区赛特等奖、全国总决赛银奖,首届广西高校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团体特等奖和一等奖;获自治区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奖项11项;获自治区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6项;成功孵化2个学生创新创业实体项目并入驻广西医科大学创新创业基地。
注重协同推进
建立“医教协同,双主体式”校院教学衔接机制
1.打通“三阶梯”医教协同全程培养路径。基础阶段引入临床护士担任“班级导师”,发挥“专业导航”引领作用;专业阶段引入临床专家授课和科研指导,发挥“临床思维”引领作用;临床阶段引入责任护士管理机制,发挥“护理管理”引领。助力学生在产教融合、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中快速成长。
2.建立校院“双主体”教师联动机制。定期举行医教协同论坛,形成教学质量“双控”监督机制,举办院级理论教学、临床教学竞赛,促进校院学术交流互通和共同发展。
3.开发校院一体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以临床情境与案例为载体,重构整合各专业核心内容,助力学生角色转换及临床思维与行为逐步养成。90%以上毕业生在市级以上三甲医院工作,成为各大医院的护理骨干。近5年,100多人在各级各类医院担任护士长职务,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注重拓展载体
打造“智慧教学,创新培养”特色专业教学平台
1.建设智慧教学场域。依托智慧教室、智慧病房、虚拟仿真中心等教学场域,开发“静脉治疗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外伤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等综合实践项目,建设集理论学习、虚拟训练、真技实操于一体的高效教学和实训场所,打造具备教学、实训、竞赛等功能的虚实结合教学环境。
2.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建成线上开放课程,实施个性化学习,激发学习活力,培育国家和省级线上线下混合的一流课程,打造混合式教与学的新生态。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参赛、备赛,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打造“人人向往的课堂”。如“基础护理学”注重将常态化教学与竞赛训练相结合,将竞赛的内容、标准和情景融入课堂设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临床应用整体护理学”以临床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将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临床护理思维与护理程序,强化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励更多学生投入护理技能比赛,形成学知识、练技能、强素质的良好竞技氛围。
通过多年探索,学校护理学专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2017年以来教师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8部、专著3部。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获2023年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临床应用整体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月子你坐对了吗——产褥期护理”3门课程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护理管理学”课程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曾志羽 李毅昂 宁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