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教共体建设推进共同富裕

网友投稿  2022-04-22 08:08:08  互联网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 中心副主任 刘 佳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共同富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与基本方向。

为推进共同富裕,解决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区域、城乡、校际不均衡等问题,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从国家到地方开启了教共体建设的积极探索。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将教共体建设上升为国家行动。2021年1月,浙江省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全国首个全省域推行的教共体文件。2022年1月起,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域教共体建设。

教共体是支援校与受援校结对形成的办学共同体,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是教育领域“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实践。通过教共体建设,能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各成员校之间交流互动、整体协作、经验分享,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推动教育共富。以目前浙江省各地广泛开展的教共体建设为例,通过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融合发展,较好地促进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杭州市萧山区通过“帮”在难点、“扶”在堵点、“助”在要点的精准帮扶,真正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城乡共享,促进了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常山县通过组建“发展性教研共同体”,促进了乡村初中教学质量的“五提升”,乡村初中县市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人数占到全县初中段的50%,获省级成果奖7项。

当前各地的教共体实践走出了教育领域“先富带后富”的第一步,后续需要扎实推进,持续加强对共同富裕背景下教共体建什么、怎么建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不断提升教共体建设成效。

我们要厘清共同富裕与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关系的认识。共同富裕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没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就难以实现共同富裕。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尤其是作为国民教育重中之重的义务教育,是国家培养青少年的最基础阶段,是国家人才战略的最基础环节,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养、保证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阶段。

共同富裕需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方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力基础,为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能缩小个体能力发展差距,减少人力资本开发水平的差异,从而扩大未来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实现。

未来教共体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着眼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基于学生在“五育”上的发展现状与差异,组织交流人员与内容、设置校本课程及建设具体的共同体。针对当下城区学生学业压力大、体质心理问题突出,乡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美育素养低等问题,教共体有必要在建设教学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增加建设德育共同体、体育共同体、美育共同体、劳动教育共同体。

共同富裕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要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养懒汉,不搞“杀富济贫”。共同富裕要求下的教共体建设实践,还需要始终坚持“差异化”和“激发内生动力”的原则。现代化教育追求学校发展的优质化与特色化。在教共体建设中,实现一体化要防止学校同质化,要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校的历史与文化,倡导“百花齐放”。

对于学生发展,教共体不仅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确保教育公平,还必须尊重差异、区别对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重视为乡村学生留住乡情乡愁。

推动学校间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内外联动。由支援校为受援校提供外部支持与帮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受援校的内生动力,促进它们主动发展与自主发展。为此,教共体建设必须尤为重视受援校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要加重对受援校的理念输入、经验传授与队伍培养,避免简单依靠均等配置教共体内部资源等削弱支援校力量的方式实现发展均衡。除此之外,教共体建设还要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久久为功。

教共体应努力成为共享共建、共同发展的样本,进而成为“共富之范”。

(此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24/xw_4818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