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 颖
“陈老师,方便给我5分钟的通话时间吗?”日前,刚忙完一天工作准备休息的陈华莲收到了一条求助信息,发送人是在校期间曾多次找她做过心理咨询的毕业生。陈华莲丝毫没有被打扰的不悦,立刻联系上了求助者。
陈华莲是浙江万里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负责人。2002年该校创建心理辅导室,并于2012年成立专门的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她从心理辅导室成立起就兼职做一些心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2006年转岗专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就这样,陈华莲一干就是16年,也干出了一番“幸福的事业”。
从“门外汉”到“心理专家”
在同事郑小芳的眼中,陈华莲就是一味“定心丸”,她做事有计划,又有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丰富经验。这颗“定心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陈华莲谦虚地说,心理学如同浩瀚的海洋,这一辈子她都探索不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
而同事眼中的“定心丸”,也曾是个心理学“小白”。就连陈华莲自己都没想到,农学出身的她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心理教师。毕业留校后,陈华莲就一直在学工部一线工作,日常和学生打交道,加上平时也会关注一些心理学知识,一来二去,也学了点皮毛。但陈华莲心里清楚,单凭这点皮毛功夫还不足以做好心理健康工作。
自从承担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兼职工作,陈华莲就开始了进修之旅:2004年,得知可以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证,陈华莲第一时间报了名;省市各级组织的专题培训、心理协会活动、专家讲座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陈华莲从“门外汉”成了实实在在的“心理专家”。2019年开始,陈华莲参与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心理助人能力的培训授课,讲授“大学生危机评估与干预”“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谈话技能”两个专题;2020年,与浙江省心理危机专家一起撰写《高校辅导员心理助人理论与实务》教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章节;2022年年初,入选“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援助专家”。
平时工作再忙,陈华莲也不会忘了给自己“充电”,经常利用假期参加学习培训,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每隔一周的周日下午她都会在宁波大学参加心理培训。
从“散兵”到“正规军”
16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生涯中,刚开始,陈华莲面临着学校心理工作中专兼职心理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心理辅导室刚成立时,只有两个‘散兵’,一个是返聘的老校医,一个是兼职的我。”陈华莲忍不住打趣道。幽默的话语,道尽了心理健康工作起步的艰难。
人手不足怎么办?陈华莲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整合全校资源,强化心理工作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发挥校内外各方力量,培养一支服务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正规军”,她忙得不亦乐乎。拓展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鼓励教师队伍中有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兼职心理咨询师,与宁波市当地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助人能力、宿管员危机识别能力,培育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观察员队伍……陈华莲把学校的心理健康队伍逐渐建立了起来。
“我是班上的心理委员,以前总觉得心理委员是班干部中的‘小透明’。但在我们学校当心理委员可没那么简单,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心理委员建有‘5+2’专题培训体系,帮助大家掌握基础的心理知识。”浙江万里学院大四学生于文源说,自己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作为心理委员,每个月都要向中心汇报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也有了答疑人。
有了团队,不再单枪匹马地干,遇到的难题也迎刃而解,陈华莲的心理健康工作干得更加有声有色。“维护学生的生命本体安全与心理健康,是学生通向幸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心理育人的初级目标。”陈华莲带领团队构建了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形成了一套涵盖危机预警、危机干预、心理转介、危机事后抒压、家校合作等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全过程的体制机制,制定了《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规程》。
多年来,在陈华莲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万里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卓有成效,成为浙江省第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浙江省“三全育人”(心理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联盟理事单位等。
从“预防干预”到“幸福导师”
3月11日,举办“‘她’心晴,明媚绽放”三八节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教师们与女生们相聚在生活思政驿站,探讨情绪那些事儿;3月30日,举办“考研的选择”心理沙龙线上活动,教师们与学生一起沟通、探讨考研的选择与困惑……春季学期开学以后,学校开展了以“春芒绪生,暖意绕情”为主题的春季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这是学校开展的“四季·幸福”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旨在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活动,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给学生做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幸福感不强。”陈华莲说。“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陈华莲和她的团队面临的新课题。2012年,陈华莲接触到了积极心理学,她意识到积极心理学或许能给出答案。“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促其健康幸福发展。这与我想要提升学生幸福感的想法极为契合。”陈华莲说。
陈华莲带领团队开始尝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学校心理教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积极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幸福感的培养,从而回归学校教育的本源,由此开启了“幸福导师”之旅。
就这样,一项项有关幸福的活动在校园里落地生花:上线“幸福心坊”公选课,包括幸福相约、幸福探索、幸福网络等8个课程主题,借助音乐、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与体验感受,掌握幸福的方法;结合学生四季心理变化规律,开展“四季·幸福”系列活动,春季以情绪为主题、夏季以大爱为主题、秋季以适应为主题、冬季以生命为主题,并将该活动纳入教务部的专业素质拓展学分,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针对大一新生的幸福教育,开学第一天给每个新生发放《积极心理学自主读本》,开学第一周始业教育中主讲一堂幸福课等。
“陈老师,我查到成绩了,分数非常理想。真的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与鼓励,考前最后一个月我心态放松很多。”
“陈老师,感谢您的倾听,我会永远记得您的帮助。”
……
采访接近尾声,陈华莲给记者读了几条学生的留言,从欢快的语调中记者感受到了她的幸福。
心理小贴士:
●保持运动积蓄心能。在运动的过程中会让身体执行类似“战斗”或“逃跑”的反应,释放肌肉中积蓄已久的能量,大脑也因此可以放松下来,不至于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静心做事丰富内心。当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可以使人平静,让紧张的身体和大脑得到放松,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陈华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