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未来教育”: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

网友投稿  2023-05-26 08:08:08  互联网

    5月16日,60多所学校在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汇报各自在“未来教育”框架下的探索。这些学校都是温州市首批“未来教育”窗口校种子单位,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温州是怎样探索“未来教育”的?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校园改造让学习场景泛在化

    拥有超过120年办学历史的温州市广场路小学,近两年在加速改造校园空间。

    林斤澜是中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他祖籍温州,小学时代就读于广场路小学。

    2021年,林斤澜文学馆在广场路小学沧河校区落成,一楼是林斤澜作品展区,二楼是图书馆。但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这里更像一间时尚的书店,图书在墙壁上,其余空间供学生阅读、讨论,还有数字大屏供学生展示、汇报。

    除了林斤澜文学馆,以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设计专家李启虎命名的李启虎声音博物馆,与贝螺收藏专家苏尧然共建的贝螺博物馆,也在广场路小学白鹿洲校区落成。

    记者发现,学校在建设每一个场馆时,都配备相应的讨论、学习、分享空间。

    “未来学生的学习已不局限在教室里,而是随时随地进行的,是泛在化的。因此,我们致力于打造无边界、全学习的立体场域。”广场路小学校长潘旸说。

    广场路小学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温州关于未来学习场景建设的方向。早在2018年,温州就开始在市域内整体推进“未来教育”体系建设。2021年,温州市教育局印发《温州市“未来教育”创新区、窗口校培育导引》,在关于未来校园空间的指标中明确指出,校园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适应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等课改需求。

    以林斤澜文学馆为例,文学馆建成后,广场路小学师生围绕林斤澜的一生,开启项目化学习。学生举办项目化学习成果发布会,形成作品集《温州有意思》。

    除了广场路小学,更多学校也在进行空间再造。比如浙江省瓯海中学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学习之岛、生活之岛和未来之岛;温州市第四幼儿园致力于将七都岛江山邑园区建设成“未来儿童玩学空间”……

    记者发现,就像电子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在温州,指向未来的校园建设,也处于未完成状态。只要学生有需求,校园空间就在改造中。

    科技加持让校园管理智慧化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信息发展处教师马喆,坐在一个数字大屏前,点击几下鼠标,轻松调出最近一次高三学生英语测试结果。从班级成绩对比、试卷分析结果,到每道题哪些学生出现失误,都一目了然。

    马喆告诉记者,只需两分钟,智慧平台就能把一个班级的试卷扫描完毕,客观题会同步出结果。教师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每名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继而有针对性地推送同类测试题,实现精准智慧教学。

    而智慧教学不过是温州八高数据驾驶舱的众多功能之一。温州八高从2018年开始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建成包含智安校园、智育校园、智学校园、智联校园4个子场景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务、精准教学管理、校园安全、德育行规、家校共育平台五大应用。

    在温州八高副校长曾书怀看来,智慧校园建设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以往,学生请假凭纸质请假条,手续复杂。现在,学生只要在班级门口的电子班牌上发起申请,家长在手机端收到消息并通过后,班主任收到通知,请假就完成了。”曾书怀说。

    再比如,数据驾驶舱还可以收集学生的日常行为记录,对学生开展过程性评价。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温州中小学已纷纷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比如,针对基础教育阶段,温州已在全市建立起“云阅卷”驾驶舱,实现作业批改数字化、数据赋能课堂教学变革;在学前教育阶段,温州在全市推广“保、教、管”等3类数字工具,打造“云呵护、云慧玩、云管家”三大教育应用场景。

    突破边界让学习方式个性化

    温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校区的一面墙上贴满海报,有的画着各种餐具,有的画着“炒、炸、烤”等各种食物的做法。而另一面墙上,则是关于椅子设计与椅子修复的海报。

    初看之下,很多人都以为这两面墙毫不相关。但实际上,它们属于同一个学习项目——汉字课。

    温州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吴怡超告诉记者,最初因为要上一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她就把选点放在汉字上。但没想到,项目竟持续了一学年,形成由7项任务组成的任务群,包括汉字里的中国味道、“互联网+”时代的古今对话……

    吴怡超表示,项目学习不局限在课堂,学生势必要多人合作,分工进行策划、设计等,不同学科、不同学习方式自然就融入其中。

    温州市实验中学的项目化学习,代表温州未来教育的另一个探索方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无论教育的元素如何变化,最终的指向,都是培养未来学生。

    未来学生是什么样的?温州提出五大指标——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审辨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学习。

    在温州市实验中学校长黄慧看来,未来学生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学会学习。

    而无论怎样定义未来学生,都要找到相应的路径,温州的做法是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开展项目化学习。

    在温州,记者看到了各种项目化学习。如温州八中的“新校舍文化标志物的方案设计”,温州市绣山中学的“未来节能房窗体的设计”……

    “项目化学习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或实施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学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核心素养教育。”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徐海龙说。

    采访过程中,记者透过一个个窗口,窥见“未来教育”的模样,但也有一个困惑始终萦绕于心:明明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教育,何以被称作“未来教育”?

    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吴永远解答了记者的疑惑:“‘未来教育’,不是悬停在未来某处的乌托邦,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每一个超越性的教育变革。作为现在进行时的‘未来教育’,是动态生成、创新叠加、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5-27/xw_4835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