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语文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真实体验。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董毅妮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内涵是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它能营造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小学低段的学生特点、教材特色等,对体验式教学实施进行了思考与设计,提出了先导体验、同步体验、后置体验等实施策略。
一、构建先导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体验佳境的预备。这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采用课前预习的办法,帮助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早进入体验佳境的状态。加之课前预习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在少有教师参与的自行体验中,学生自动开启心扉,缓解课堂伊始的紧张心理。
2.情绪调动的暖场。激发体验欲望的途径多种多样,体验的不断更新需要交流的调剂。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揣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体会、理解与自己不同的生活,并形成新的经验。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为体验式教学所要实现的“入情、抒情”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同步体验,打通学生认知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言语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学习作者多视角观察、多方位诠释的方式和丰富生动的表达技巧,借助图片、视频等,感受情境之实、情境之美。
1.植根生活,为体验助跑。小学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基于此,教师可采用以下两种措施:
第一种是挖掘具象,放飞体验思维。例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上剪贴画“井”,并请某个学生摆放“小鸟”和“青蛙”的位置。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情境更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提升主动探索和体验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文本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在融入角色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文本背后的情感。
第二种是调动官能,感受体验魅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官能的感受,这是另一种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判别,说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在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的教学中,教师提问:“为什么将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而不是香蕉、镰刀?”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答,香蕉、镰刀虽然都和月儿很像,但是课文里的小朋友想着要到月儿上去,所以就把它比作了小船。这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体验式教学带来启发。
2.聚焦情境,为体验提速。如小学低段学生只会简单吟诵古诗词,并不能真正体悟诗词的内涵,而体验能成为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与诗歌语言在意境、情感等方面有相似性的音乐,帮助学生走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是促使学生体验的方式之一。学生与教师在听与看的感应中,在感性与理性的直接体验中有所收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用语言铺设出诗词中描写的人、情、事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会想象。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语调的高低、音色的软硬度等都能诱发他们产生不同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形象性。
三、推进后置体验,提升综合素养
教师应在学生体验式学习中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正,使他们的体验更加真实与深刻。体验式教学要注意学生在体验中出现的认知错误,引领学生在此过程中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使体验认知与生命成长有效结合。因此,后置体验十分必要。
1.学法总结。例如:在《古诗二首》教学中,有教师归纳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在《赠汪伦》教学中,有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建议,并让他们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法、绘画法和领悟法)学习,要求学生读准节奏,读出感受,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所理解的诗句,并能借助图书馆等资源对诗歌内容进行揣摩与拓展,做一名小小的诗词品读家。
2.评述析情。体验式教学的评价模式应把结果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授受;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仅仅只是结果的正误。
基于学生真实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冲突开展教学,让他们在独立体验与对话交流中分享学习的方法、阅读的宁静、情感的力量、思考的魅力、课堂的快乐,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是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