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文化古城,青岛市即墨区把发展高中教育作为提升教育竞争力和社会满意度的关键一环,立足实际深化改革,实现了办学的提质增效,荣获青岛市高中教育改革创新奖。
强基础
优化高中教育布局
近年来,即墨区着力打造“优学在即”惠民品牌,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补短板、强基础、促均衡。特别是聚焦高中教育提质增效,先后出台10多项专项政策,破解资源配置、考试招生、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
“即墨区政府部门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高中学校建设,优质高中全部进城,在区位上形成了东部实验高中、中部即墨一中、西部即墨二中的良好布局,实现全区70%高中生在城区就读。”即墨区教育和体育部门领导表示。目前即墨区另有2所公办高中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启用后将增加学位6000个。
即墨区还加大教育装备投入,为各高中学校建设多媒体设备、同步录播教室、“云+端”智慧课堂教室、网上阅卷系统、电子阅览室、人工智能教室等,持续提升高中教育信息化水平,有效满足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教育的办学需要。
转方式
完善招生考试机制
通过电脑派位均衡高中生源,是即墨区在高中学校招生方面的创新之举。即墨区教育部门领导表示:“一方面,我们根据新高考改革动向,完善高中自主招生录取办法,通过‘初中学校推荐—电脑派位—高中学校测试’的方式,将学生安排至优质高中学习培养。另一方面,将70%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利用电脑派位、志愿设置等方式均衡优质高中生源,实现优质高中良性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畅通高中教育“出口”,即墨区不断加强新高考形势下选课走班、备考策略、考核评价、升学渠道等课题的研究。在选择学科方面,各高中学校在尊重学生意愿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山东省、青岛市各学科选择比例及高考专业的学科要求,进行科学调控,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在“强基计划”方面,即墨区统一制定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培养拔尖人才,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诸多毕业生通过这一计划的培育进入理想高校。在多元升学方面,即墨区着力推进普职融通和综合高中试点,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春季高考、高职单招等渠道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
立根本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有好老师才能办出好教育。
即墨区在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配备和培养两手抓、齐发力,引进的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中40%补充到高中学校,目前全区高中教师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处于整个教育学段前列。实施培优赋能工程,遴选“即墨名师”“即墨名校长”培养人选93人,其中高中教师29人,有3名高中校长入选“青岛名校长”“齐鲁名校长”。强化教学研究,建立“1+N”高中教研模式,成立区级教研中心组,由各学科教研员带领骨干教师着力研究高考备考、课堂教学、教材分析等重难点内容,推动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同时,即墨区建立健全高中教师教学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区财政每年拨付380万元为寄宿制高中教师增发绩效工资;对高中教师在评先选优、教师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蓄积高中教育人才优势。
树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办学、多样发展是即墨区高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多年探索实践获得的经验,目的就是让各学校因校制宜、各展优势、健康发展。
各高中学校以生为本,建立育人导师制度,教师全员参与,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将名生培优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设立探究室和“一对一”弱科导师制,加强管理督促和弱科提升。完善艺体生培养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制订艺体教学规划,推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学练一体培养模式,“一对一”精准指导,带动学生多元化发展,每年有1000余名艺体生圆梦大学。
即墨区教育部门领导表示:“我们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能力特长,实施‘一生一策’,通过分包辅导、生活关怀、档案跟踪等措施,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能,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每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在教学上,各高中学校优化“学案导学”教学方式,创新实施“主备先行、集体打磨、二备提升”集备流程,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高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课堂效率。
(王斐 王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