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牢记党和国家的嘱托与殷切期待,于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共同愿景之一,并作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这是广西各族人民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使命担当的重要举措。
玉林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号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思政育人为重要载体、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基本形式、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核心要义,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涵和实践路径,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改革等,创新构建了“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了家校社协同推进、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大思政”格局,营造出了有利于各民族师生共同学习生活发展的良好氛围。本文系2022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FKS017)和“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2XJJGYB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把好思想关,画好凝聚共识的“同心圆”
深挖科学内涵,树立共同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玉林师范学院领导班子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历史渊源及科学内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明确战略意义,凝聚教育共识。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场域。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现实需要,更是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玉林师范学院深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把握新时期高校民族工作的新特点,全校上下凝心聚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好路径关,抓牢夯基铸魂的“主阵地”
始终抓好理论武装“筑基工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门理论现实融通、学科专业融通、学校社会融通的“大思政课”。玉林师范学院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从学校党委、院办到各二级行政单位和教学单位,开展专题学习、沙龙、交流会、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等筑基工程。组织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 民族团结我同行”“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携共进 创先争优树新风”等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我同行 各族师生一家亲”“传承优秀壮族‘三月三’文化”“喜迎区庆 浓情壮乡”“壮族三月三 桂风壮韵浓”等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党恩 跟党走”等专题党课;学校还举办了以“博雅大讲坛”为代表的各类专题报告会、主题学习会、学术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等解读党的路线方针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红色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始终抓好文化浸润“铸魂工程”。玉林师范学院充分发掘各民族优秀文化精华,以情感教育为内核,着力构建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校园氛围。一是创设“共在”环境。创建各民族学生相互嵌入式的学习环境和居住环境,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在日常管理中,以尊重为前提,全面深入推进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用餐”,坚持文化“互嵌”、学习“互嵌”、生活“互嵌”,营造嵌入式校园生活环境,实现各民族学生“共学”和“共居”的良好格局。二是深化宣传教育。学校积极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宗教政策法律”等宣传教育及“预防校园欺凌”法治进校园普法宣讲活动。学校联合玉林市图书馆举办“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主题绘本故事会,还举办“读好民族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读书活动。此外,学校还推进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三是用好网络阵地。学校加强网络育人环境建设,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学,让鲜活的事迹为学生成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学校还打造了校园融媒体矩阵,大力建设校园网络、微信、微博及贴吧等新媒体渠道,形成了从班级到院系再到学校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体系,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始终抓好实践笃行“铺路工程”。善用社会大课堂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能够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学校通过校地共建“玉林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陆川县研究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观、体验和学习的场所。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学校先后20多次组织9000多人次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党员志愿者赴兴业县小平山镇金华村开展“乡村振兴显担当,为民服务践初心”活动;赴玉州区名山街道五里桥社区,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 民族团结我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同心庆七一,喜迎二十大,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活动;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假期实践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之2022年春季公益献血活动。二是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学校先后组织学生深入福绵区新桥镇大楼村、柳州与三江县、南观社区以及陆川县的几个镇、村,开展“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三是开展见习实习活动。学校赴和睦小学、金华村小学、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支教活动等。近3年来,学校有2000多名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四是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开展了2022年“青年大学习”知识挑战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比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容川泉杯——东岳社区第二届“民族团结心连心”排球比赛等。五是开展寻访研学活动。学校开展“探寻京族文化之旅”“同心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遗址、祭拜烈士陵园、学习当地风俗、听当地故事等,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历史观。
把好科研关,激活研教相融的“一池水”
推进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玉林师范学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并成立了专项规划领导暨工作小组,全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创新打造了“多元统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还将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融入贯穿到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中。近年来,学校获得广西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3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项目25项。
强化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玉林师范学院结合地域特色和自身办学特点,以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为重要任务,立足多学科视域,鼓励多学科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优化民族学学科设置,构建了适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开展有组织科研,为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各部门委托课题的牵引作用,学校成功打造了思想理论课“玉师样本”,该成果在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得到了教育部门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思政教育系列教学论文下载量已达千余次,引用量已达400余次。
抓好民族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通过构建“文化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等,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新型智库及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大国良师。学校加快培养既懂得教育发展规律、学习发展规律,又懂得民族工作规律的名师队伍。让教师深入学校、社区、单位宣讲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推进师资在地化。学校着力培养在地可用、常态化的本土师资队伍,广泛吸纳各类本土人才,系统开展培训,拓宽其视野,使其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三是支持创新团队建设。学校重点培育“解题高手”“破局行家”,鼓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深入民族地区、民族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讲“大思政课”等,通过带头引领、协同创新,推动民族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玉林师范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思政育人体系,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高校民族工作的实践动力,潜心钻研深耕、用心用情浇灌,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各民族师生心手相牵、守望相助,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陈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