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怡晗
前不久,颜笑芬从杭州返校了,作为泰顺县筱村镇翁山中心小学校长,这是她离校最久,也几乎是最远的一次。这个在村里办起了寄宿小学、日常住校的“大家长”,跨越近千里来到杭州市临平区第一小学,跟岗锻炼。
这是我省500所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交流的一个缩影,从3月底以来,两校正式启动跨地区结对帮扶,不仅受援学校教师主动来跟岗,援助学校更定制课程“大礼包”,通过师徒结对、创办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给教师传授“成长经”,在推进教育共富的实践中,让更好的教育惠及更多学生。
跨越千里来跟岗
早上6点出发,7小时的车程,到达住处后顾不得休息,颜笑芬就赶到临平一小报到。这场跨越近千里的跟岗,她一刻都不想耽误。
线上结对仪式后,两校线上同步课程、同步教研就开展起来了。在随后的交流中,颜笑芬了解到,作为一所教育集团,临平一小在3个校区开设了“三棋”、机器人、陶艺、航模等近百门拓展课程,这让她很是动心:翁山小学综合楼修建在即,将成为全校157名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基地,但拓展课程如何设置、教师如何培养?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根据我省跨地区结对要求,受援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援助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结对半个多月后,带着“学就要学到位”的想法,颜笑芬决定,作为校长,自己先来跟岗。
走廊上、过道上的一幅幅学生作品展现在眼前,有书法、国画、版画等。“学校定期更新各类作品,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来到临平一小,听着副校长金利平的介绍,沉浸在校园文化氛围里的颜笑芬暗自发问:“我是山里的‘孩子王’,我给他们的是什么?还有哪些没有给他们?回去准备给他们什么?”
“希望这一连串问号,通过这次跟岗学习,回到泰顺能变为句号。”在临平一小,师生们常能看见身着绿外套的颜笑芬。一大早,她已经等在操场,近距离观察学生晨练,观摩运动会开幕式的彩排;放学后,她走进书法、绘画等拓展课课堂,询问了解课程设置;每周五的教育集团校长例会,颜笑芬列席听大家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更多时候,她蹲守教室听课,参加教研活动,一年级语文课《操场上》、三年级数学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四年级数学课《三角形的特性》、五年级语文课《刷子李》……部分课程,也同步推送给屏幕另一端的翁小教师们。
因为疫情影响,颜笑芬提前结束了这次跟岗学习,虽然“一连串问号”没有全部变成“句号”,但笔记本上写满了她的思考:提高领导力、规划学校发展、“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提质;多维度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做好学校课程建设,让学生过上有质量的教育生活;等等。
“不仅是教育共富,更是共赢,翁小的办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临平一小校长龚国建对颜笑芬很是敬佩,作为山区小学校长、县人大代表,她谦虚认真、勇于奉献,在距离泰顺县城56公里的深山,她和教师们将一所生源个位数的学校,办成家长、社会称赞的寄宿制学校。“我们也希望尽快到泰顺送教,掌握学校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需求规划下一阶段的结对帮扶工作。”
送去课程“大礼包”
“竖弯钩在不同的字体中,形态是不一样的,就像你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临平一小书法教师梁锦波的话,让屏幕另一端翁小的18名学生会心一笑。
这是三年级下的一节书法课——“竖弯钩的写法”,作为两校首节线上书法课,屏幕的另一端,翁小的学生正襟危坐,面前摆放的笔、墨、纸、砚,是临平一小送来的“大礼包”。“了解到学校距离县城较远,临时购买文具又不一定适合教学,我们按照学校日常使用的标准,送给学生们人手一份。”龚国建说。
“在‘兆’这个汉字中,4个点是虚连,要突出灵动的感觉。”这节书法课,两地两个班级学习了竖弯钩在“兆、也、光、元、化”等汉字中的写法,并引入“计白当黑”的概念:字里行间的虚空(白)处,当作实画(黑)一样布置安排,虽无着墨,亦是整体布局谋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堂课的设计,也诠释着“计白当黑”的理念。考虑到翁小学生基础较弱,梁锦波上得特别详细,还适时安排学生练习并予以指导。“同学们注意,我看到不少人的笔尖有点斜,要尽量放直,手臂要上下左右移动。”通过远程设备,翁小的学生们感觉到,梁锦波好像就站在桌子前看着他们着墨,不由得一笔一画认真书写。
一节课只有40分钟,课后辅导怎么办?为提高学习效率,梁锦波提前录制好书法微课,方便学生在课后反复观摩。“新课标要求三年级开始,学生要练习软笔书法,但因为资源缺乏,翁小不少学生没有书法基础。”一段时间交流下来,梁锦波深有感触,送教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写好字,我们对新入职的所有教师进行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培训,效果不错,希望把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书法知识前置到新教师培训中。”
结合翁小实际需求,临平一小发挥学科特色,为学校送上拓展课“大礼包”,组织10名教师开发5门拓展课程,涉及美术创意、手工、版画等内容,并录制成在线课程上传到之江汇平台,供学校选用。《科学漫画》是科学教师杨仁光主编的一本册子,颇受学生欢迎,他表示:“新一轮的科学漫画征集将在两所学校同步展开,成刊后也将在两所学校同步发放。”
传授教师“成长经”
有这样一位山村教师,她带学生去田野里摘荠菜、野炊,让他们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形成一本本作文集;为了上好课,她花掉近一个月的工资,跋山涉水去听专家讲课,在学校里一遍遍磨课;她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不少学生考出大山,他们中甚至还有高考状元……翁小教师吴飘飘还记得,第一次语文工作室的视频会,临平一小语文教师章桂芳没有先谈教学,而是讲了一位山村女教师的故事。
更让吴飘飘他们惊讶又倍感鼓舞的是,这是章桂芳自己的故事。作为临平区兼职教研员、杭州市杰出教育工作者、浙江省学科带头人,章桂芳也是从山村开启教育梦的。“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只要肯学习、会利用各种资源,在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实现自我成长,都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来。”对待这些年轻教师,章桂芳感同身受,所以特别用心。
观摩典型课程,分别录制课程,反思分析课堂……只要3名学员有空,工作室的钉钉群就会热闹起来。在线观摩章桂芳执教的《蜘蛛开店》后,3名学员分别授课,看到他们更关注自身是否按照教案落实授课环节,章桂芳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那你说说看,今天学生的表现,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章老师的课,让我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了新的启发。”吴飘飘说,因为缺乏指导,以前对“生本课堂”的理解总停留在理论层面,观摩章桂芳的课堂后,她决定从模仿入手,改掉总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毛病。她尝试用“视频”的方式导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我想象,引导学生交流反馈。这样的探索也让她尝到甜头:“学生们的答案开始变得多样化,上课的气氛也越发活跃,我把理论上的‘生本课堂’付诸实践。”
结对以来,临平一小派出了学校的“王牌队伍”,有全国优秀辅导员、省教坛新秀,也有省学科带头人、市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推进9名教师展开师徒结对,还成立了章桂芳语文名师工作室、沈明霞数学名师工作室、方红梅名班主任工作室。目前,两校已开展教师集体网络研修13次,结对的师徒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