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幼小衔接需多方协同

网友投稿  2022-06-21 08:08:08  互联网


□付 彪

毕业季到来,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即将步入小学,迎来人生道路的重要时刻。近段时间,不少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甚至二孩家长等,在多个平台,从多维视角出发,为幼小衔接提供良策。

幼小衔接是教育工作者和许多家长十分关心的话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而小学是课堂模式。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面临着诸多环境变化,如学习方式变了、学业要求高了、玩耍时间少了、换了一个新的社交圈、老师更加严格了、行为规范更多了等。这意味着,幼小衔接需要全方位进行。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缺乏有效衔接。儿童步入小学后产生厌学情绪、精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等,多是幼小衔接不当所致。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将幼小衔接问题归结于幼儿园,幼儿园是否提前教拼音、识字、计算等,甚至成了家园之间的主要矛盾。不少焦虑的家长让孩子从幼儿园退学,转入社会开办的幼小衔接班。

去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长效机制,包括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机制,以及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这就是说,做好幼小衔接需多方协同。

首先,幼儿园教育要努力“送一程,再送一程”。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到了大班阶段,幼儿园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其次,小学教育也要向前“接一站,再接一站”。儿童步入小学一年级,重点不是学习课程内容,而是入学适应教育。比如,在教育教学方式上,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在课程安排上,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同时,注重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切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

再次,需要家长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引导。有关部门应积极宣传有关政策,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好衔接工作。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更多更高效的陪伴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6-02/xw_489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